[實用新型]隔離粘貼裂縫防水的路面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40422.6 | 申請日: | 2016-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958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銀華;鄧沖;任俊杰;唐羽;黃鋒;趙朝華;谷建義;李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11/02 | 分類號: | E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07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離 粘貼 裂縫 防水 路面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養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道路裂縫治理的隔 離粘貼裂縫防水的路面結構。
背景技術
鋪設好的公路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損耗后,基層會發生開裂的現象,導致面層 形成反射裂縫,水直接進入到基層內部。如不能及時處置,在行車的作用下膠 結料和細集料逐漸失散,基層松散破壞,最終形成結構性破壞。目前我國公路 補縫有采用成品貼縫帶的方法,但是存在與水泥路面的黏結力不好,不能適應 縫隙的伸縮形變而造成密封效果不好、貼縫帶破損,容易被車輪帶走我等問題, 因為現有的貼縫帶一般是采用在裂縫處滿貼的方式,縫端應力集中致使局部脫 空,且現有瀝青質貼縫帶與路面的黏結強度不高,尤其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 言,因受路表刻槽的影響,成品貼縫帶與路面的有效粘貼面積明顯減小(刻槽 處脫空無黏結),使得脫空區不斷發展擴大,當雨水從側面進入脫空區后,仍可 進入路面結構內部;嚴重情況下,若界面黏結力不足以抵抗輪胎摩擦力的長期 作用,短時間內會造成貼縫帶的滑移脫落,失去其防水功能。同時,成品貼縫 帶具有固定的寬度和較大的厚度,路表裂縫走向不規則時,粘貼處理十分麻煩, 難免出現局部防水遺漏的現象;也有采用擴槽灌縫的補縫方法,但是容易造成 啃邊等結構性損傷隱患,且源消耗大,此外,熱施工材料補縫在施工過程中瀝 青產品加熱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同時還會 污染環境,而且人工成本高,設備投入大,導致施工成本偏高等問題。
因此,需要一種新型的常溫施工補縫用防水貼,搭接方便,與路面黏結力強, 能夠適應縫隙的伸縮形變,密封性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強。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常溫施工型隔離粘貼裂縫防水 的路面結構,搭接方便,與路面黏結力強,能夠適應縫隙的伸縮形變,密封性 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強。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隔離粘貼裂縫防水的路面結構,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 帶有裂縫的路面層以及黏結固定于裂縫上可隨裂縫伸縮變形的彈性防水底層和 防水面層,所述防水底層和防水面層相互無黏結;
進一步,所述防水底層和防水面層之間設置隔離層,所述隔離層與防水面 層或/和防水底層無黏結;
進一步,所述隔離層的長度和寬度不小于防水底層的長度和寬度;所述隔 離層厚度小于0.5mm;
進一步,所述防水底層寬度小于防水面層寬度;
進一步,所述防水底層黏結固定于裂縫兩側各1-2cm的路面;所述防水面 層覆蓋防水底層黏結固定于防水底層以外的路面;
進一步,所述防水面層為鋪設黏結的至少一層纖維布,采用柔性環氧樹脂 結構膠黏結固定;所述防水底層為改性瀝青或其他彈性、粘彈性材料。;
進一步,所述防水面層由柔性環氧樹脂結構膠滲透纖維布層整體黏結形成 復合結構層;所述纖維布為長絲雙向機織纖維布。
進一步,所柔性環氧樹脂結構膠延伸率>10%,彈性模量<1GPa;所述纖 維布的抗拉強度>400MPa,彈性模量<15GPa,極限伸長率>15%;
進一步,在所述防水面層上均勻噴砂形成抗磨層;
進一步,所述抗磨層材料為金剛砂、石英砂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隔離粘貼裂縫防水的路面結構,, 形成具有一定彈性形變的防水結構以適應縫隙的伸縮形變,并分散裂縫的伸縮 變形產生的應力,使其不會集中到一點,具有高低溫性能優良和防水密封效果 好的特點,裂縫伸縮變形施加給防水層的應變力都不會超過該材料自身的極限 應變,使防水層的使用壽命延長,能夠有效保證防水效果,該防水處理結構形 成的防水貼一方面具有較強的黏結力,同時又能適應變形,該結構施工時無需 大型設備,常溫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時效性,即時防止裂縫對道路產 生的破壞;可隨縫裂縫走向任意鋪設,確保封縫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404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變電站電能計量遠程監測方法
- 下一篇:電動汽車回饋制動扭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