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灌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38053.7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228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丁鱺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3/02 | 分類號: | A61M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維鋒 |
| 地址: | 400016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灌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灌腸裝置。
背景技術
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并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達到供給藥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目前的灌腸裝置包括灌腸筒和導管,灌腸筒內裝有灌注液,導管一端與灌腸筒連接,另一端插入人體內,灌注液從灌腸筒經導管進入人體內。目前的灌腸筒為一般的金屬筒,存在的問題:1、無法控制灌腸液的流量;2、筒內灌腸液的溫度不可測;3、灌腸筒掛在輸液桿上易晃動而造成筒體和灌腸液傾翻。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灌腸裝置,灌腸液流量可控,同時可以顯示灌腸液的溫度,還能防止灌腸液傾倒出灌腸筒外。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灌腸裝置,包括帶有底部出口的灌腸筒和與灌腸筒底部出口連通的灌腸管,所述灌腸筒的頂部具有可開閉的頂蓋,所述灌腸筒的底部出口上設有使其開閉的閥門,所述灌腸筒的筒壁上設有顯示灌腸液液位的液位計和顯示灌腸液溫度的溫度計。
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將灌腸筒固定的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卡于灌腸筒外的卡圈、橫跨于卡圈直徑兩端上的橫梁和于橫梁中部向上延伸的吊桿,所述吊桿的頂部設有可夾緊在輸液桿上的卡頭。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位于卡圈直徑兩端的并沿徑向與其螺紋配合的螺栓,所述螺栓位于卡圈內的一端上連接有橡膠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灌腸筒可以顯示液位和溫度,便于控制灌入人體內灌腸液的總量以及對灌腸液溫度進行監控;
2)本實用新型的灌腸筒通過剛性連接穩定的固定在輸液桿等其結構上,灌腸筒不會因外力而發生液體傾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灌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灌腸裝置,包括帶有底部出口11的灌腸筒1,灌腸筒1優選透明塑料材質,灌腸筒底部出口11連通有灌腸管,所述灌腸筒1的頂部具有可開閉的頂蓋12,頂蓋12以一定壓力壓在灌腸筒1的筒口,保證灌腸液在筒內的密封性。所述灌腸筒1的底部出口上設有使其開閉的閥門2,所述灌腸筒1的筒壁上設有顯示灌腸液液位的液位計3和顯示灌腸液溫度的溫度計4。根據液位計3顯示的液位并通過閥門2來控制開閉,從而精確控制流入體內的灌腸液的總量。而溫度計4則可以顯示灌腸液的溫度,確保進入體內的灌腸液的溫度滿足要求。
還包括用于將灌腸筒固定的固定機構5,所述固定機構5包括卡于灌腸筒外的卡圈51、橫跨于卡圈直徑兩端上的橫梁52和于橫梁中部向上延伸的吊桿53,所述吊桿的頂部設有可夾緊在輸液桿上的卡頭54??^54可以是管夾、彈簧夾等,通過卡頭54將灌腸筒整體剛性連接固定在其他結構上,避免灌腸筒發生晃動。
所述固定機構5還包括位于卡圈51直徑兩端的并沿徑向與其螺紋配合的螺栓55,所述螺栓55位于卡圈51內的一端上連接有橡膠墊56,灌腸筒1的側壁上與橡膠墊56相對的位置上開有凹槽,橡膠墊56與凹槽優選圓形,螺栓55灌腸筒方向旋擰,使橡膠墊56壓緊在凹槽內,從而將灌腸筒固定牢靠。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3805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