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35674.X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372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昆;許家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主 調節 水位 智能 養魚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我國淡水養魚業,正以超常的速度發展,產量約占養殖業總產量的70%以上。為實現農村小康生活水平,一些地區還將淡水養魚業作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但同時我國的淡水養殖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現在的養魚業還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在養殖過程中,科技手段應用較少,很難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的養殖,因此養殖業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受環境較大,很大程度上還無法通過人為手段解決養殖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智能化控制魚池,保證內部環境和水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包括魚池及連接在所述魚池側壁的供水管道,所述魚池的一側內壁上設置有供水孔,所述供水孔另一端連接所述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內置有供水閥,所述魚池一側外壁上設置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內置有泄水閥,所述所述魚池的一側內壁內設置有泄水槽,所述泄水槽的內部設置有水閘,所述魚池的外部設置有環境檢測儀,所述環境檢測儀通過采樣器連接所述魚池,所述環境檢測儀內置有微處理器,所述環境檢測儀通過所述微處理器連接所述水閘,所述環境檢測儀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器、控制面板和控制按鈕,所述環境檢測儀分別電性所述供水閥和所述泄水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環境檢測儀包括有害物檢測儀、微生物檢測儀、水壓檢測儀、氧氣含量檢測儀和水溫檢測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環境檢測儀電性連接氧氣泵。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魚池的一側設置有所述氧氣泵,所述魚池底部的表面設置有若干氧氣孔,所述氧氣泵通過供氧管道連接所述氧氣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泄水槽與所述控制按鈕的數量相同,所述控制按鈕一一對應連接設置在所述泄水槽內的所述水閘。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利用環境檢測儀來檢測魚池內養殖水的水溫、水壓、有害物含量、氧氣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情況,通過上述的多種數據,可判斷內部環境,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改善,提供良好的養殖環境;同時該裝置可利用泄水槽精準控制水位高度,提供適合養殖物生存的水位,節省水資源。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魚池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魚池;2、供水管道;3、供水孔;4、泄水孔;5、泄水槽;6、水位線;7、環境檢測儀;701、有害物檢測儀;702、微生物檢測儀;703、水壓檢測儀;704、氧氣含量檢測儀;705、水溫檢測儀;8、顯示器;9、控制面板;10、控制按鈕;11、采樣器;12、氧氣泵;13氧氣孔;14、微處理器;15、供水閥;16、泄水閥;17、水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可自主調節水位的智能養魚池,包括魚池1及連接在魚池1側壁的供水管道2,魚池1的一側內壁上設置有供水孔3,供水孔3另一端連接供水管道2,供水管道2內置有供水閥15,魚池1一側外壁上設置有泄水孔4,泄水孔4內置有泄水閥16,魚池1的一側內壁內設置有泄水槽5,泄水槽5的內部設置有水閘17,魚池1的外部設置有環境檢測儀7,環境檢測儀7通過采樣器11連接魚池1,環境檢測儀7內置有微處理器14,環境檢測儀7通過微處理器14連接水閘17,環境檢測儀7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器8、控制面板9和控制按鈕10,環境檢測儀7分別電性供水閥15和泄水閥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理工大學,未經哈爾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3567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