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遠程監視鍋爐供水、恒溫和限壓的自動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34397.0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321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存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存巖 |
| 主分類號: | F22B35/00 | 分類號: | F22B35/00;F22B37/46;F22D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362002 福建省泉***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遠程 監視 鍋爐 供水 恒溫 自動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鍋爐設備,具體用于鍋爐設備的控制。
背景技術
在寒冷的地方,很多工廠、城鄉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用鍋爐熱水或蒸汽煮飯洗滌、 取暖和其他用途,使用范圍較廣;然而,鍋爐供水中斷將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輕者鍋爐 損壞,重者鍋爐爆炸殃及周邊居民的生命安全,給社會帶來了不可估計的損失;傳統的供水 方法是技術人員觀察鍋爐水位的高低來決定是否補水;由于鍋爐旁邊溫度高以及夜晚視線 差等原因,經造成失誤,一旦失誤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公開了遠程監 視鍋爐供水、恒溫和限壓的自動控制系統,其可以在辦公室或者傳達室等遠端直接觀察鍋 爐的補水、溫度和蒸汽壓力等數據。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遠程監視鍋爐供水、恒溫和限壓的自動控制系統,包含鍋爐本體;鍋爐本體上設置 進冷水管、出熱水管、蒸汽出口;所述鍋爐本體上還設置有與鍋爐內部水位連通的防爆玻璃 管水位表;所述防爆玻璃管水位表上設置有上下兩個用于測量防爆玻璃管水位表的上限水 位和下限水位的紅外探測儀;分別為上紅外探測儀和下紅外探測儀;
所述鍋爐本體上還設置有電控箱,電控箱內設置有微控制器;所述鍋爐本體上還 設置有恒溫表和壓力表;所述鍋爐本體內部還設置有熱電偶和壓力傳感器;所述鍋爐本體 頂端還設置有氣壓安全閥;所述鍋爐本體內還設置用于加熱鍋爐本體內的水的電加熱棒, 所述鍋爐本體的進冷水管上設置有水泵;
所述微控制器控制連接所述熱電偶、恒溫表、壓力表、壓力傳感器、電加熱棒和水 泵;
還包含與所述電控箱無線通訊連接的遠端監控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遠端監控裝置設置在傳達室內;所述 鍋爐本體頂端還設置有煙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進冷水管上設置有電磁閥,所述電磁 閥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微控制器為AT80S52;所述紅外探測儀 包含紅外發射端D12和紅外接收端D13;所述紅外探測儀還集成有信號放大電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微控制器連接有溫控器;所述電控箱上設 置有操控面板;所述溫控器通過三相可控硅SSR與所述電加熱棒連接;溫控器的輸入端連接 有所述熱電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三相可控硅的輸入端還連接所述壓力 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電控箱通過發射模塊與所述遠端監控 裝置無線通訊連接;所述遠端監控裝置包含接收模塊;所述發射模塊和接收模塊通過 433MHz的頻率相互通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發射模塊包含發射器IC13;所述發射 器包含有三相可控硅SSR,外部信號經由三相可控硅SSR進入發射器集成的編碼器;所述發 射器通過集成的三點式振蕩器將外部信號發射至所述遠端監控裝置的接收模塊;所述三點 式振蕩器包含三極管Q13,電容C14,電感L12和電感L13;所述發射器的發射頻率為433MHz, 無線傳輸距離為1000米以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遠端監控裝置的接收模塊包含三點式 振蕩器接收頭,所述三點式振蕩器接收頭包含三極管VT1、電感L21、電容C21和電容C22;所 述三點式震蕩器接收頭通過放大電路與譯碼器IC21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放大電路包含三極 管VT2、三極管VT3和三極管VT4;所述譯碼器的輸出端通過信號放大電路連接至音頻放大器 IC22;所述接收模塊還包含紅色指示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微控制器的復位端連接有多個保護電 路。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存巖,未經楊存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343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