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二次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33989.0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766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郭劍;李全坤;鄧平華;朱凌波;遲慶魁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04 | 分類號: | H01M10/04;H01M2/26;H01M4/64;H01M4/70;H01M2/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張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次 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二次電池。
背景技術
圖12至圖14是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組裝示意圖,其中,圖12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極耳彎折前的極耳與極柱連接示意圖;圖13是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立體圖;圖14是圖13中圓圈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所示,在現有技術中,轉接片3的一端與極耳22焊接,另一端與極柱11焊接,并且轉接片3與極耳22焊接后存在折極耳工序,需要使在轉接片3與極耳22焊接的部位將極耳22朝里彎折180度(即彎折兩次,以形成水平U型,如圖14所示),同時轉接片3也彎折180度(同樣形成水平U型)而使轉接片3與極耳22形成互相包夾,因此對轉接片3以及極耳22的彎折性能要求很高。因為在轉接片3彎折部位容易出現疲勞裂紋甚至是斷裂,從而影響轉接片3的壽命。此外,極耳22經過兩次彎折,遠離轉接片3的極耳22的部位(即極耳22連接于裸電芯2的主體21的部位)容易在彎折過程中受到拉扯,可能導致極耳22在該部位破裂。另外,由于轉接片3的彎折180度以及極耳22經過兩次彎折,使得作業工序增加,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二者U型彎折在裸電芯2的主體21上將占用大的空間,從而不利于二次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其降低了轉接片的彎折性能需求,大大減小彎折疲勞帶來的碎屑和斷裂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其降低了極耳的彎折性能需求,大大減小彎折疲勞帶來的斷裂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其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可提升整個二次電池的可利用空間高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二次電池,其包括頂蓋以及至少一個裸電芯,頂蓋設置有極柱,各裸電芯包括主體以及電連接于主體并從主體伸出的極耳。其中,二次電池還包括:轉接片。轉接片與頂蓋平行并位于頂蓋的厚度方向的內側,轉接片的縱向平行于頂蓋的長度方向L,轉接片的橫向平行于頂蓋的寬度方向,具有:極耳焊接部,用于與裸電芯的對應極耳焊接;以及極柱焊接部,沿轉接片的縱向連接于極耳焊接部,且用于與頂蓋的對應極柱焊接,以將對應的極柱與裸電芯的對應的極耳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中,裸電芯的對應極耳焊接于轉接片的極耳焊接部,頂蓋的對應極柱焊接于轉接片的極柱焊接部,從而實現對應的極柱與裸電芯的對應的極耳之間的電連接。并且轉接片在電連接的過程中,轉接片無需彎折,這完全消除了對轉接片的彎折性能需求,從而消除了轉接片彎折產生的碎屑和轉接片彎折疲勞導致轉接片斷裂的風險。此外,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采用轉接片的這種結構,還提升了整個二次電池的可利用空間高度,并且生產效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的轉接片的一實施例的放大立視圖;
圖2是圖1的其中一個轉接片的俯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的轉接片與裸電芯焊接前的一立視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的轉接片與裸電芯焊接前的俯視圖,其中兩個極耳焊接部包夾對應一對極耳;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的轉接片與裸電芯以及頂蓋焊接時的俯視圖,其中圖中僅標出頂蓋的局部三維坐標;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二次電池的轉接片與裸電芯以及頂蓋焊接后并彎折后的主視圖,其中圖中僅標出頂蓋的局部二維坐標;
圖7是圖6中圓圈部分的放大圖,其中圖中僅標出頂蓋的局部二維坐標;
圖8是圖6的左視圖,其中圖中僅標出頂蓋的局部二維坐標;
圖9是圖8中圓圈部分的放大圖,其中圖中僅標出頂蓋的局部二維坐標;
圖10是圖2的一變形圖;
圖11是圖10的一變形圖;
圖12至圖14是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組裝示意圖,其中,圖12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極耳彎折前的極耳與極柱連接示意圖;圖13是現有技術中的二次電池的立體圖;圖14是圖13中圓圈部分的放大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頂蓋33過渡部
11極柱331開孔
2裸電芯L頂蓋的長度方向
21主體W頂蓋的寬度方向
22極耳T頂蓋的厚度方向
221平部T'轉接片的厚度方向
222立部W'轉接片的橫向
3轉接片L'轉接片的縱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339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