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計算機用硬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31046.4 | 申請日: | 2016-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349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周禹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G11B33/10 | 分類號: | G11B33/10;G11B3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331 重慶市沙坪壩***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計算機 硬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用硬盤,屬于計算機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用于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 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 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 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 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 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并 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 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 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 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計算機用戶 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 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 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萬臺,聯網計算機臺數由原來的2.9萬臺上升 至5940萬臺?;ヂ摼W用戶已經達到3.16億,無線互聯網有6.7億移動 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億,為全球第一位。
現有的計算機用硬盤在使用時其安全性低,而且不能實現防塵,浪 費時間,工作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計算機用 硬盤。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計算機用硬盤,它包含殼體、存儲芯片、散熱風 扇、接插器、防塵蓋、卡接弧片、檢測開關、檢測桿、T形固定桿、蓄電 池、報警器;殼體的內部安裝有存儲芯片,存儲芯片的上表面安裝有散 熱風扇,接插器安裝在殼體的左內壁上,接插器的外側設置有防塵蓋, 防塵蓋的內壁上安裝有卡接弧片,檢測開關安裝在存儲芯片上,檢測開 關的上端與檢測桿的下端連接,檢測桿的上端與殼體的內壁連接,檢測 桿通過T形固定桿固定在殼體上,蓄電池、報警器均安裝在殼體的內部, 蓄電池與檢測開關的一端連接,檢測開關的另一端與報警器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報警器為聲光報警器。
作為優選,所述的檢測桿的下表面安裝有減震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便于實現防塵,且能實時檢測,操作簡 便,工作效率高,節省時間。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存儲芯片;3-散熱風扇;4-接插器;5-防塵蓋; 6-卡接弧片;7-檢測開關;8-檢測桿;9-T形固定桿;10-蓄電池;11- 報警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 附圖中示出的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實用新型。但是應該理解,這些描述 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 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 念。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殼體1、存 儲芯片2、散熱風扇3、接插器4、防塵蓋5、卡接弧片6、檢測開關7、 檢測桿8、T形固定桿9、蓄電池10、報警器11;殼體1的內部安裝有存 儲芯片2,存儲芯片2的上表面安裝有散熱風扇3,接插器4安裝在殼體 1的左內壁上,接插器4的外側設置有防塵蓋5,防塵蓋5的內壁上安裝 有卡接弧片6,檢測開關7安裝在存儲芯片2上,檢測開關7的上端與檢 測桿8的下端連接,檢測桿8的上端與殼體1的內壁連接,檢測桿8通 過T形固定桿9固定在殼體1上,蓄電池10、報警器11均安裝在殼體1 的內部,蓄電池10與檢測開關7的一端連接,檢測開關7的另一端與報 警器11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報警器11為聲光報警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檢測桿8的下表面安裝有減震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未經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310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