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遠程訪問的自動氣象站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19461.8 | 申請日: | 2016-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016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穎超;郝曼;葉小嶺;孫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W1/02 | 分類號: | G01W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許方 |
| 地址: | 21004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遠程 訪問 自動氣象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象觀測和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可遠程訪問的自動氣象站。
背景技術
在過去,氣象信息只有農業等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關注,然而現在,環保、機場、海洋水文、軍事、倉儲、科學研究等各個業務部門都對氣象信息提出了需求,各級政府、各行各業在決策時更需要利用氣象信息趨利避害,天氣預報和氣象觀測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對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出行方面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及時獲取氣象信息,實現對氣象要素的實時采集、分析和統計,可遠程訪問氣象站的存在就顯得尤為必要。可遠程訪問氣象站不僅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可靠的氣象信息,而且對預測和防范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氣象站是一種地面氣象觀測儀器,能夠自動地觀測、存儲、傳輸氣象信息。氣象站通常被放置于四周空曠的場所,通過多種傳感器采集各種氣象要素,經對數據進行處理后,以約定的格式存儲在氣象站中,并通過一定的通信方式發送給接收設備,供氣象工作人員使用。然而,數據通信方式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氣象站信息采集系統的先進性。
氣象站數據交換方式除了手工方式就是有線連接方式,有線連接相對于手工方式來說確有提高,但由于氣象站的分布一般較為分散,若采用有線通信,接收設備與氣象站之間需要鋪設大量的電纜,從而增加了系統成本,且不能滿足當前對氣象站數據實時性采集的要求;若有線網絡連接的氣象站移動位置,則需要重新布線,節點移動性不強;傳統自動氣象站的短距離連接、需特定終端及同時連接客戶端數目上受限制,這些都是當前制約氣象站設備自動化系統發展的重要原因。經對現有技術文獻檢索發現,中國專利申請號:200420116359.7,專利名稱為氣象自動觀測裝置。該實用新型是通過RS232總線把采集器與室內監控連接,采用的有線方式進行數據傳輸;該實用新型原理簡單,但由于接收設備與氣象站之間需要鋪設電纜,增加了系統成本,而且安裝布線也比較繁瑣,不方便維護。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遠程訪問的自動氣象站,實現對氣象站的遠程、無線監控,且降低布線和維護的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遠程訪問的自動氣象站,包括氣象數據采集端、云監控平臺以及用戶通訊終端,所述氣象數據采集端包括主控制器以及與之連接的數據存儲器和無線通信模塊,氣象數據采集端還包括采集器以及分別與采集器的輸入端相連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和雨量傳感器,采集器的輸出端連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與云監控平臺建立無線連接,用戶通訊終端與云監控平臺建立無線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和雨量傳感器分別采集相應的氣象數據,主控制器控制采集器周期性采樣這些氣象數據并存入數據存儲器中,同時主控制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將氣象數據上傳給云監控平臺,通過用戶通訊終端訪問云監控平臺,查看氣象數據。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單片機。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單片機的型號為MSP430。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無線通信模塊采用wifi通信模塊。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風速傳感器采用超聲波風速傳感器。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用戶通訊終端包括PC機、手機和平板電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傳統自動氣象站的短距離連接、需特定終端及同時連接客戶端數目上受限制的弊端,目前開發的自動氣象站大多不具備遠程訪問、多用戶同時登錄查看的功能,給用戶的操作、系統工作狀態的監控帶來不便。本實用新型能夠讓用戶在無線通信網絡下,隨時通過服務器對系統進行訪問,同時可多用戶登錄,而且操作簡單,控制容易部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組成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未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1946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下一篇:一種利用GPS信號觸發地質雷達采集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