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輪對徑向裝置用長度可調整的連接桿組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18611.3 | 申請日: | 2016-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656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暢;張顯鋒;鄧濤;祝笈;李亨利;王璞;李志強;王云貴;周凌;左世斌;鄧小劍;張銳;雷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F5/52 | 分類號: | B61F5/5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輔君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賴純清 |
| 地址: | 620033***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對 徑向 裝置 長度 可調整 連接 組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車輛轉向架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鐵路貨車副構架式徑向轉向架的輪對徑向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輪對徑向裝置用長度可調整的連接桿組成。
背景技術:
現有鐵路貨車副構架式徑向轉向架的輪對徑向裝置(以下簡稱輪對徑向裝置)主要由副構架和連接桿兩部分組成。輪對徑向裝置的兩個副構架分別落于轉向架兩輪對上,兩個副構架與兩個連接桿通過圓銷連接。現有的連接桿長度不可調整,因此在制造過程中,由于鑄造和機械加工存在尺寸偏差,往往造成副構架不正位,并使得輪對不正位。這種不正位通常導致輪軌間磨耗增大,車輛的運行性能降低。
現有連接桿存在的缺陷是:因長度不可調整,導致輪對徑向裝置和輪對組裝后不正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輪對徑向裝置用長度可調整的連接桿組成,該連接桿組成能夠在輪對徑向裝置和輪對組裝后,通過調整該連接桿長度,實現輪對徑向裝置和輪對正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輪對徑向裝置用長度可調整的連接桿組成,該連接桿組成包括長桿體、短桿體、套筒和開口銷,長桿體、短桿體端部設置開口銷安裝孔;長桿體和短桿體端部的螺紋旋向相反;套筒兩端的內螺紋旋向相反,并與長桿體和短桿體端部的外螺紋匹配;套筒中部設置操作圓孔;套筒兩端部設置卡槽,卡槽與長桿體、短桿體端部設置的開口銷安裝孔相匹配。
所述的開口銷為圓開口銷或扁開口銷。
所述的第一開口銷安裝孔和第二開口銷安裝孔為圓孔或扁孔,與開口銷匹配。
所述的套筒兩端部每1/8圈設置卡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套筒旋轉來調整連接桿長度,進而實現輪對徑向裝置和輪對的正位組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配裝的輪對徑向裝置落于輪對組成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配裝的輪對徑向裝置;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爆炸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
1—輪對徑向裝置,2—輪對組成,3—副構架組成,4—連接桿組成,5—長桿體,6—短桿體,7—套筒,8—開口銷,9—第一開口銷安裝孔,10—第二開口銷安裝孔,11—卡槽,12—操作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圖4,轉向架落成后,輪對徑向裝置1落于輪對組成2上,輪對徑向裝置1主要由兩個副構架組成3通過兩個連接桿組成4交叉連接而成。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輪對徑向裝置用長度可調整的連接桿組成,該連接桿組成4包括長桿體5、短桿體6、套筒7和開口銷8。開口銷8可以為圓開口銷或扁開口銷。長桿體5端部設置第一開口銷安裝孔9,短桿體6端部設置第二開口銷安裝孔10,第一開口銷安裝孔9和第二開口銷安裝孔10為圓孔或扁孔,與開口銷8匹配;長桿體5和短桿體6端部的螺紋旋向相反。套筒7中部設置操作圓孔12,便于插入旋轉用工具或工裝;套筒7兩端的內螺紋旋向相反,并與長桿體5和短桿體6端部的螺紋匹配;套筒7兩端部每1/8圈設置卡槽11,與長桿體5、短桿體6端部設置開口銷安裝孔相匹配,用于插入開口銷8。
連接桿組成4的長度可以通過旋轉套筒7實現伸長或縮短進行長度調整,完成長度調整后,插入開口銷8進行定位,防止套筒7與長桿體5、短桿體6發生相對轉動。
連接桿組成4能夠實現長度調整,解決了因副構架組成3的制造偏差形成的輪對徑向裝置1不正位,并導致轉向架落成后輪對組成2不正位的問題,從而大幅降低了副構架組成3的制造難度,提高了副構架組成3的工藝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1861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