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11335.8 | 申請日: | 2016-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479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胡方健;何飛;湯秋華;馮師蓉;柳亦春;王偉實;徐海磊;孫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E01D12/00 | 分類號: | E01D12/00;E01D19/04;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間 三叉 張弦梁人行橋 | ||
1.一種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梁、第二主梁和第三主梁,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三主梁的一端為交匯端,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三主梁的交匯端交匯于交匯節點,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三主梁的另一端為支承端,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三主梁的支承端分別通過第一固定支座、第二固定支座和第三固定支座支承于橋臺;所述第一主梁中部和所述第二主梁中部之間設有第一拉索,所述第二主梁中部與所述第三主梁中部之間設有第二拉索,所述第三主梁中部和所述第一主梁中部之間設有第三拉索;所述交匯節點的側壁設有三個耳板,三個所述耳板分別為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第一耳板設置于所述第一主梁與所述第二主梁交匯處的交匯節點側壁上,所述第二耳板設置于所述第二主梁與所述第三主梁交匯處的交匯節點側壁上,所述第三耳板設置于所述第三主梁與所述第一主梁交匯處的交匯節點側壁上;所述第一耳板與所述第一拉索之間設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二耳板與所述第二拉索之間設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三耳板與所述第三拉索之間設有第三連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跨中內部設有第一錨固結構,所述第二主梁跨中內部設有第二錨固結構,所述第三主梁跨中內部設有第三錨固結構;所述第一拉索的兩端分別錨固于所述第一錨固結構和所述第二錨固結構上,所述第二拉索的兩端分別錨固于所述第二錨固結構和所述第三錨固結構上,所述第三拉索的兩端分別錨固于所述第三錨固結構和第一錨固結構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索、所述第二拉索和所述第三拉索均為平行鋼絞線拉索,所述第一拉索、所述第二拉索和所述第三拉索安裝后進行張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索、所述第二拉索和所述第三拉索上分別設有第一拉索彎折點、第二拉索彎折點和第三拉索彎折點,所述第一拉索彎折點上設有第一轉向器,所述第二拉索彎折點上設有第二轉向器,所述第三拉索彎折點上設有第三轉向器;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均設有上端鉸接部和下端鉸接部;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鉸接部分別與所述第一耳板、所述第二耳板和所述第三耳板鉸接,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鉸接部均可在鉛垂面轉動;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的下端鉸接部分別與所述第一轉向器、所述第二轉向器和所述第三轉向器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下端鉸接部可在所述第一拉索兩端的兩個錨固點和所述第一連桿的上端鉸接部構成的空間平面內轉動,所述第二連桿的下端鉸接部可在所述第二拉索兩端的兩個錨固點和所述第二連桿的上端鉸接部構成的空間平面內轉動,所述第三連桿的下端鉸接部可在所述第三拉索兩端的兩個錨固點和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鉸接部構成的空間平面內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均為常規鋼拉桿。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的長度為50m-56m,所述第二主梁的長度為20m-24m,所述第三主梁的長度為12m-15m;所述第一主梁與所述第二主梁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夾角為130°-140°,所述第二主梁與所述第三主梁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夾角為100°-110°,所述第三主梁與所述第一主梁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夾角為110°-12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三主梁的斷面均由一道頂板、一道底板、兩道斜腹板、兩道直腹板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的跨中設置第一TMD阻尼器,所述第二主梁的跨中設置第二TMD阻尼器,所述第一TMD阻尼器設置于所述第一主梁斷面中央靠近底板處,所述第二TMD阻尼器設置于所述第二主梁斷面中央靠近底板處,所述第一TMD阻尼器和所述第二TMD阻尼器的重量之和為所述空間三叉張弦梁人行橋的總重量的1.0%-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1133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公路橋梁伸縮縫
- 下一篇:一種磁懸浮抱軌式軌道交通雙線軌道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