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69820.6 | 申請日: | 2016-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1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迎梅;安同偉;陳慶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瑞貝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 | 分類號: | A61K36/90;A61K36/896;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濱海新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仔豬副傷寒 中藥 制備 中藥口服液 治療 制備方法步驟 中藥組合物 口服液 副傷寒 堿化 仔豬 醇提 給藥 酸化 血藥 溶解 并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步驟如下:(1)用水提取中藥有效成分;(2)堿化并溶解中藥有效成分;(3)酸化并用醇提中藥的有效成分;(4)口服液的制備。本發明改變了治療仔豬副傷寒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對出現副傷寒的仔豬進行灌服給藥,同時提高中藥的療效以及縮短達到血藥濃度的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獸藥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仔豬副傷寒以3~4月齡仔豬最易感,6月齡以上的豬發病少,呈地方性流行。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糞便、尿液、流產物排出,經消化道感染。在仔豬繁育過程中,傳統的中草藥或湯劑及現用西藥不能快速有效的治療仔豬出生后出現的仔豬副傷寒。而經過不同工藝提取的中藥口服液則可縮短藥物達到血藥峰濃度的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簡單,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增加仔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交叉感染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1)用水提取中藥有效成分:
按重量配比分別稱取黃芩、丹參、土茯苓,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為其體積的5-15倍,進行煎煮1-2h,保存煎煮液量A;第二次加水為其體積的5-10倍,進行煎煮0.5-1h,保存煎煮液量B;第三次加水為其體積的5-8倍,進行煎煮20-45min,保存煎煮液量C,將三次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將濃縮液置于80℃的水浴鍋中,加入2mol/L的HCL溶液,調節pH=2,靜置10-20mim,過濾保留濾液D1,得到沉淀D2,備用;
按重量配比分別稱取敗醬草、金銀花、仙鶴草、甘草,用溫水將其浸泡20-60min,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為敗醬草、金銀花、仙鶴草、甘草體積的10-15倍,煎煮0.5-2h,保留濾液;第二次加水為其體積的8-10倍,煎煮20-60min,保留濾液,合并兩次濾液,并置于65℃的水浴鍋中,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得到E濃縮液,備用;
(2)堿化并溶解中藥有效成分:
將步驟(1)所得沉淀D2用40%NaOH溶液溶解并調節至pH=7.0,攪拌均勻,冷藏15-35h,再用95%的乙醇溶解過濾,得到F濾液,備用;
將步驟(1)所得濃縮液D1和E濃縮液混合均勻后用50%NaOH調節至pH=7.0,冷藏10-20h,再用95%的乙醇溶解,過濾后保留濾液得到G濾液,備用;
(3)酸化并用醇提中藥的有效成分:
向步驟(2)所得F濾液和G濾液中分別加入2mol/L的HCl溶液,調至pH=2,靜置1-3h后,過濾保留濾渣,濾渣加75%的乙醇,攪拌均勻,靜置10-30h,經過多次過濾,合并乙醇液,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回收乙醇,直至濾液無乙醇味,而后將濾液用40%NaOH溶液調節至pH=7.0,得到H提取液,備用;
(4)口服液的制備:
向步驟(3)所得的H提取液中,按體積比1:10加入蒸餾水,靜置5-20h,加入1~3‰的活性炭,攪拌15~60分鐘后過濾,將濾液除菌以及除不溶性顆粒后,進行過濾,濾液滅菌,即得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成品。
而且,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口服液的成分中黃芩、丹參、土茯苓、金銀花、仙鶴草、敗醬草、甘草的重量比為8:8:7:5:5:5:5。
而且,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仔豬副傷寒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餾水為常規無菌去離子蒸餾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瑞貝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瑞貝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98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