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溝壑垃圾清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68910.3 | 申請日: | 2016-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53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1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華瓊 |
| 主分類號: | E01H1/12 | 分類號: | E01H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廖彬佳 |
| 地址: | 31180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溝壑 垃圾 清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溝壑垃圾清理裝置,包括鏟接體,所述鏟接體的左底角處設置有鏟接頭,所述鏟接體的右底角處設置有圓形角,所述鏟接體的右側面上設置有環套,所述環套中設有有手持桿,所述手持桿疏遠所述環套的那一端設置有端部,所述端部的底端設有配合所述手持桿用的聯接部,所述手持桿上設有有一個套具,所述鏟接體的前、后端面上挨近中間處穿透設置有兩個對應設置的過道,所述鏟接體的前、后端面上挨近上端處穿透設置有兩個對應設置的孔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衛工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溝壑垃圾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流量的不斷加大,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在一些水渠、溝壑內清理垃圾相當繁瑣,在現有技術中清潔工人通常是通過鐵鉗或鐵鍬來對垃圾進行清理,由于水渠、溝壑的寬度有限在加上存在少量的積水和淤泥,所以使用常規的垃圾清理工具其清理過程不緊耗時耗力,且清理效果并不明顯,給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溝壑垃圾清理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溝壑垃圾清理裝置,包括鏟接體,所述鏟接體的左底角處設置有鏟接頭,所述鏟接體的右底角處設置有圓形角,所述鏟接體的右側面上設置有環套,所述環套中設有有手持桿,所述手持桿疏遠所述環套的那一端設置有端部,所述端部的底端設有配合所述手持桿用的聯接部,所述手持桿上設有有一個套具所述鏟接體的前、后端面上挨近中間處穿透設置有兩個對應設置的過道,所述兩個過道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垃圾袋,所述鏟接體的前、后端面上挨近上端處穿透設置有兩個對應設置的孔槽,兩個所述孔槽之間配合設置有直板,所述直板上設有有一個配合所述孔槽的橫槽,所述鏟接體的上端呈前后方向設置有兩個固定螺旋栓,所述直板上位于所述孔槽的兩側設置有分別與兩個固定螺旋栓螺旋紋配合的下螺旋孔,所述直板上還設置有弧槽,所述弧槽中配合設置有隔墊,所述環套內環面上設有硅膠層,所述硅膠層設在所述環套與手持桿之間。
優選的,所述鏟接體的前端面為上窄下寬的平面,所述手持桿的斜坡角度為30度,所述鏟接頭與所述鏟接體之間設有圓形角,所述套具與所述手持桿之間套接設置,所述套具的外部設置有紋路。
優選的,所述鏟接體中設置有與所述固定螺旋栓螺旋紋配合的上螺旋孔,所述上螺旋孔與所述孔槽相接通,所述固定螺旋栓穿透所述上螺旋孔而與所述下螺旋孔螺旋紋配合,所述上螺旋孔的長度短于所述固定螺旋栓的長度,所述直板外部的四個角為圓形角。
優選的,所述弧槽的槽口與所述手持桿配合,所述過道中的底面為斜底面。
本發明垃圾清理裝置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鏟接頭將垃圾鏟起,通過設置的直板可以和鏟接頭間相互配合,在鏟垃圾時對垃圾進行有效的限位,使得垃圾快速的進入過道,而后通過過道將垃圾排出至垃圾袋內,由于垃圾袋為網狀設計能較好的漏出水漬和淤泥,使得操作更加省力,本發明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操作較為方便,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溝壑垃圾清理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鏟接體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環套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華瓊,未經何華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89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