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梨樹拉枝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68542.2 | 申請日: | 2016-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82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伍濤;秦仲麒;涂俊凡;楊夫臣;李先明;朱紅艷;劉政;戴永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42229 武漢市首臻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超 |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枝條 竹竿 基角 拉枝 基部 發明專利技術 一年生枝條 長度增加 數量減少 交叉處 直立枝 分枝 緊靠 扭枝 條基 斜插 腰角 繩索 梨樹 繩子 握住 主干 生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梨樹拉枝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竹竿斜插:選擇長度竹竿1.5米左右竹竿,緊靠枝條分枝點上部,呈50?60℃角度斜入土中,竹竿與主干交叉處用繩索綁縛;2)拉開條基角:兩手分別握住被拉直立枝的基部,適當扭枝拉枝枝條基角;3)固定枝條基角:保持基角45°度,用繩子將枝條下部呈“8”字形固定在竹竿上,保持2?3cm的空隙;4)將枝條先端呈“8”字形綁縛于竹竿上,保持枝條先端與水平方向呈60?80°角度。本發明專利技術,克服了以往拉枝中解決了基部難固定,梢角偏小的問題,拉枝后基角、腰角、梢角合理,一年生枝條平均生長長度增加52.3%,背上枝數量減少87.5%。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果樹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梨樹修剪的方法。
背景技術
拉枝是梨樹整形修剪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技術。過去梨樹整形一般采用地上打樁、用繩索拉枝。這種方法只能固定枝條中部腰角(枝條中部與主干延長線之間的夾角),基角(枝條基部與主干延長線之間的夾角)打不開,略成弓形,而先端的梢角(枝條上部與主干延長線之間的夾角)較大,有的甚至呈水平或下垂狀,頂端優勢得不到保持;拉枝后頂端生長弱,導致枝條角度拉枝背上枝抽發,不利于樹冠擴大。此外,這種拉枝方法,由于在行間打樁,嚴重影響拉枝狀態下的田間操作。如何既能將枝條基角開張,又能保持先端較直立(梢角較大),使枝條在生長過程中保持適當的頂端優勢,有待于研究探索新拉枝綁縛方法。申請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梨樹簡化樹形與整形修剪技術的研究,通過實踐創立了本發明技術“竹竿斜插拉枝法”,較好地解決了拉枝技術中的拉枝角度和拉枝后的田間操作不便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了拉枝技術中的拉枝角度和拉枝后的田間操作不便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梨樹拉枝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竹竿斜插:選擇長度竹竿1.5米左右竹竿2(竹竿直徑2cm以上),緊靠枝條分枝點上部,呈50-60℃角度斜入土中(播入土中25-30cm),竹竿與主干交叉處用繩索綁縛;
2)拉開條基角:兩手分別握住被拉直立枝的基部,適當扭枝拉枝枝條基角;
3)固定枝條基角:保持基角45°度,用繩子將枝條下部呈“8”字形固定在竹竿上,保持2-3cm的空隙,以便枝條上半部向上誘引抬高角度時均勻彎曲;
4)抬高枝條先端:將枝條先端呈“8”字形綁縛于竹竿上(1個或數個綁縛點)。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專利技術,克服了以往拉枝中解決了基部難固定,梢角偏小的問題,拉枝后基角、腰角、梢角合理,整形效果好,枝條長勢好,前后均衡,一年生枝條平均生長長度增加52.3%,背上枝數量減少87.5%。“竹竿斜插拉枝法”成功地解決了梨樹無架栽培中的拉枝關鍵技術,拉枝技術規范,克服了傳統木樁拉枝在行間定柱,影響行間操作的問題,是一種省力化枝梢管理新技術。本發明專利主要用于無架栽培幼年梨樹主枝培養,對于其它部位的枝條拉枝也可以參考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拉枝前樹體生長圖;
圖2是本發明拉枝后示意圖;
0 -主干;1- 主枝;2-竹竿 3-竹竿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圖2 供試材料:主干定干后的新幼年梨園;
選擇竹竿2長度1.5米竹竿2,緊靠主枝1分枝點上部,分別在主干0左右斜入土中,竹竿2與主干0交叉處用繩索綁縛,主枝1綁縛在竹竿2上,其中竹竿與主枝延長線角度為呈30~40℃。
具體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未經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85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動機系統和跨乘型車輛
- 下一篇:CO氣相合成草酸酯的催化劑、制備方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