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直流充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67553.9 | 申請日: | 2016-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72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渤海新能電力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區華苑產業***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直流 充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能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直流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石油能源不斷匱乏,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些都對世界各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帶來許多無法確定的因素。全球汽車工業為破解能源、環境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努力推動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特別是08年以來,面對金融危機、國際油價高位震蕩和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世界汽車產業進入全面交通能源轉型時期,發展電動汽車成為國際上取得高度共識的實現交通能源轉型的技術路線,因而世界電動汽車產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但受到環境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建設那多充電樁。由于電動汽車起步階段大量充電站樁密集建設,會造成資源浪費,規劃不足又會制約產業快速發展。以10%電動車比例思考,年10%增長率,充電樁一次規劃建設到位,那么第一年閑置90%第二年閑置80%,到第五年閑置50%,加之前四年閑置的就達350%,資源利用浪費驚人,投資回報率太低,制約著社會資金參與電動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加之現在燃油車保有量大,占用充電樁位置,不可能建設大量充電樁。
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充電裝置充電操作繁雜,甚至用戶自己無法操作而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協助充電,不能實現完全自動換,充電后的收費也多由人工收費,也是人工浪費的一個方面。因此完全自動化、節省人工、操作簡單的充電裝置急需研發和普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直流充電裝置,節省空間和人工,自動化程度高、充電操作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直流充電裝置,包括電動汽車檢測平臺、充電機、主控板、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所述電動汽車檢測平臺上設置有旋轉平臺,所述旋轉平臺在驅動裝置作用下進行旋轉;所述旋轉平臺上設置有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上設置有若干種充電接頭,分別用于對不同型號的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所述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機連接;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上設置有儲物空間和LCD顯示屏,所述儲物空間和所述LCD顯示屏均與所述充電接頭一一對應,所述充電接頭置于對應的所述儲物空間內,所述儲物空間設置有電控門,所述電控門和所述LCD顯示屏均與所述主控板電連接;所述主控板設置有無線網卡,與智能終端無線連接;所述LCD顯示屏上顯示二維碼,所述智能終端掃描所述二維碼后通過無線網絡和所述無線網卡與所述主控板連接。
所述儲物空間內設有轉輪,所述充電接頭的接線繞旋于所述轉輪上。
所述轉輪為機械轉輪或者電動轉輪,所述電動轉輪由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控制芯片與所述主控板電連接。
所述電動汽車檢測平臺包括混凝土基座、驅動電機、驅動組件、旋轉平臺和旋轉軌道;所述混凝土基座中心設置有容置腔;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容置腔內;所述驅動電機通過所述驅動組件驅動所述旋轉平臺旋轉,所述旋轉平臺的周向設置有若干個支撐輪;所述旋轉軌道設置在所述支撐輪下方的混凝土基座表面上。
所述容置腔上方的所述混凝土基座內設置有底板,所述驅動電機吊裝在所述底板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公開了一種節省空間,并且自動化程度高的電動汽車充電裝置,大大節省人工,充電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電動汽車檢測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支撐輪和旋轉平臺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混凝土基座 2、容置腔 3、驅動電機 4、減速器 5、底板 6、旋轉軌道 7、鋼筋掛鉤 8、支撐輪 9、小鏈輪 10、大鏈輪 11、小齒輪 12、大齒圈 13、旋轉平臺 14、支撐輪托架 15、支撐軸承 16、軸承球 17、軸用卡簧 18、電動汽車充電接頭集中平臺 19、儲物空間 20、LCD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做出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渤海新能電力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渤海新能電力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755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軟包(R?2)
 - 下一篇:懸浮機構及永磁懸浮列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