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硬件、服務器、客戶端數據交互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64798.6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73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9 |
| 發明(設計)人: | 賴龍;周文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大唐電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06F9/54 |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劉強<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71007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硬件 服務器 客戶端 數據 交互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硬件、服務器、客戶端數據交互方法,該方法使用C語言開發針對硬件平臺的動態鏈接庫,通過DLL中的非托管函數轉換成C#函數,通過C#調用服務器的WCF接口,數據上傳到服務器端,再通過服務器端的通知技術,將消息發送到客戶端,實現從硬件平臺到客戶端的數據傳輸。本發明的方法即能夠滿足對系統對實時性要求,又能滿足降低客戶端程序復雜程度和難度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涉及數據交互技術,尤其是一種硬件、服務器、客戶端數據交互方法。
背景技術
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是由微軟開發的一系列支持數據通信的應用程序框架,可以翻譯為Windows通訊開發平臺。
DLL(Dynamic Link Library)文件為動態鏈接庫文件,又稱“應用程序拓展”,是軟件文件類型。在Windows中,許多應用程序被分割成一些相對獨立的實現特定功能的動態鏈接庫,即DLL文件,放置于系統中與應用程序組成一個完整的可執行文件。
.NET(Microsoft XML Web services)平臺。是微軟用來實現XML,Web Services,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敏捷性的技術。他允許應用程序通過Internet進行通訊和共享數據,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種操作系統、設備或編程語言。Microsoft.NET平臺提供創建XML Web services并將這些服務集成在一起之所需。對個人用戶的好處是無縫的、吸引人的體驗。
融合通信是指,把計算機技術與傳統通信技術融合一體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計算機網絡與傳統通信網絡在一個網絡平臺上,實現電話、傳真、數據傳輸、音視頻會議、呼叫中心、即時通信等眾多應用服務。
現今融合通訊日益成為通訊領域的發展趨勢,當前的融合通訊主要是將音頻與視頻相結合,形成音視頻的融合。但單一的音視頻的融合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應用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設備及功能融合入到整個系統中來,例如GPS,無線定位儀,告警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等。
融合通訊的發展越來越向云計算的方向發展,通過云實現,數據的集中采集,數據的集中存儲,數據的集中轉發。
上述這些硬件設備的數據接入,數據的傳輸成為系統的一個難題,采集來的數據向多個客戶端轉發和呈現也成為需要攻克問題。
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首先通過從硬件實現數據采集,存儲到服務器的數據庫,同時通過TCP/IP與多個客戶端通訊實現數據傳輸及呈現。但這種方式的問題在于是各種硬件的開發平臺不統一,提供的接口也不統一,當硬件設備逐漸增多是,客戶端要通過多個形式的接口實現數據傳輸和呈現。客戶端程序的設計及代碼的開發會越來越復雜。影響其效率及穩定性。
另一種可以通過從硬件實現數據采集,存儲到服務器的數據庫,客戶端通過訪問數據庫實現數據傳輸及呈現。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客戶端代碼的設計和開發難度,但這種模式的效率則比較低下,對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設備信息采集,則無法滿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硬件、服務器、客戶端數據交互方法。該方法即能夠滿足對系統對實時性要求,又能滿足降低客戶端程序復雜程度和難度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這種硬件、服務器、客戶端數據交互方法為:使用C語言開發針對硬件平臺的動態鏈接庫,通過DLL中的非托管函數轉換成C#函數,通過C#調用服務器的WCF接口,數據上傳到服務器端,再通過服務器端將消息發送到客戶端,實現從硬件平臺到客戶端的數據傳輸。具體為:
包括硬件模塊、DLL模塊、接口模塊、服務器程序、客戶端程序和數據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大唐電信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大唐電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47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