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信道接入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64480.8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12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曹軻;黃振江;徐京華;晏姍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4/08 | 分類號: | 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張穎玲;蔣雅潔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信道 接入 方法 系統 | ||
1.一種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終端發送的安全應用信息;
檢測與所述第一終端處于鄰居關系的第二終端當前所處的信道狀態,確定所述信道狀態為忙時,進入退避狀態,并獲取所述第二終端進入退避狀態時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實際測量的接收信號指示強度RSSI值;
判斷所述實際測量的RSSI值是否等于理論上的RSSI值;若相等,則確定所述第二終端處于視距場景,根據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計算退避時長;若不相等,則確定所述第二終端處于非視距場景,根據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述實際測量的RSSI值和理論上的RSSI值,計算退避時長;
根據所述退避時長,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實際測量的RSSI值和理論上的RSSI值,計算退避時長,包括:
采用公式計算退避時長;
其中,d為所述第一終端與所述第二終端之間的距離,dmax為最大通信半徑,Pexp為所述第二終端理論上的RSSI值,Preal為所述第二終端實際測量的RSSI值,△Pmax為通信傳輸損耗模型下的最大損耗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退避時長,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包括:
所述退避時長未超時時,等待信道接入;所述退避時長超時時,再次檢測所述第二終端所處的信道狀態,直至檢測到所述第二終端所處的信道狀態為閑時,等待一定時間后,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終端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的優先級與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之間的距離成正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終端在視距LOS和非視距NLOS場景下實際測量的RSSI值不相同。
6.一種信道接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接收模塊、檢測模塊、計算模塊、發送模塊;其中,
所述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第一終端發送的安全應用信息;
所述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與所述第一終端處于鄰居關系的第二終端當前所處的信道狀態,確定所述信道狀態為忙時,進入退避狀態,并獲取所述第二終端進入退避狀態時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實際測量的接收信號指示強度RSSI值;
所述計算模塊,用于判斷所述實際測量的RSSI值是否等于理論上的RSSI值;若相等,則確定所述第二終端處于視距場景,根據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計算退避時長;若不相等,則確定所述第二終端處于非視距場景,根據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述實際測量的RSSI值和理論上的RSSI值,計算退避時長;
所述發送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退避時長,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模塊,具體用于:
采用公式計算退避時長;
其中,d為所述第一終端與所述第二終端之間的距離,dmax為最大通信半徑,Pexp為所述第二終端理論上的RSSI值,Preal為所述第二終端實際測量的RSSI值,△Pmax為通信傳輸損耗模型下的最大損耗值。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送模塊,具體用于:所述退避時長未超時時,等待信道接入;所述退避時長超時時,再次檢測所述第二終端所處的信道狀態,直至檢測到所述第二終端所處的信道狀態為閑時,等待一定時間后,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終端對所述安全應用信息進行轉發的優先級與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之間的距離成正比。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終端在LOS和NLOS場景下實際測量的RSSI值不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44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