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齒輪箱與發電機集成設計傳動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60687.8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37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趙登利;呂超;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中車風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D15/10 | 分類號: | F03D15/10;F16D1/033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齒輪箱 發電機 集成 設計 傳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風力發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齒輪箱與發電機集成設計傳動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大功率風力風電機組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因半直驅機組兼具直驅機組和雙饋機組的優勢,在風力發電機組向大型化發展過程中,半直驅機組技術發展不斷受到青睞。
半直驅機組多為緊湊型機組,齒輪箱和發電機采用集成設計方案,齒輪箱多為一級或兩級行星傳動,齒輪箱和發電機集成設計相比傳統分離設計結構,具有傳動鏈較短、機艙重量較輕及結構緊湊等特點。
目前齒輪箱和發電機集成設計應用較多的結構是齒輪箱一級或二級太陽輪通過花鍵連接直接驅動發電機軸,因沒有聯軸器,多沒有考慮軸電流的影響和齒輪箱的過載保護。另外對于齒輪箱和發電機直接相連,無聯軸器的機組,也有增加力矩限制器的方案,力矩限制器安裝在發電機軸上,可以有效保護齒輪箱,但是存在力矩限制器打滑次數過多導致失效的風險。如力矩限制器失效,齒輪箱和發電機需要分開,重新更換力矩限制器,維護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因此解決齒輪箱過載保護和軸電流的影響是齒輪箱和發電機集成設計的關鍵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針對大功率半直驅機組齒輪箱和發電機集成設計關鍵技術,提供一種齒輪箱與發電機集成設計傳動結構,解決齒輪箱過載保護和軸電流的影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齒輪箱與發電機集成設計傳動結構,包括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和發電機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成一體結構;所述齒輪箱內設置行星輪系,行星輪系與太陽輪一端嚙合,太陽輪另一端穿過發電機的驅動軸,且與聯軸器連接;所述聯軸器與發電機的驅動軸固定連接。
所述聯軸器第一端與漲緊套配合,所述漲緊套與太陽輪連接。
所述發電機的驅動軸端部設置驅動軸法蘭,驅動軸法蘭與聯軸器連接。
所述聯軸器第二端與聯軸器法蘭連接,所述聯軸器法蘭通過第二連接件與驅動軸法蘭連接。
所述發電機的驅動軸為空心結構。
所述齒輪箱為半直驅齒輪箱。
所述發電機上固定制動器,所述聯軸器上固定制動盤,所述制動器和制動盤相配合。非制動狀態下,制動器(摩擦片)和制動盤脫離,是不接觸的;制動狀態下,制動器(摩擦片)抱死制動盤。
所述聯軸器上還設置有中間管和力矩限制器。
所述發電機的驅動軸配合設置于太陽輪中部,所述聯軸器配合設置于太陽輪端部。
所述發電機的驅動軸位于發電機機體內部,所述聯軸器第一端設置于發電機機體后端蓋處。
所述制動器固定于發電機機體的后端蓋上。
所述行星輪系包括一級行星齒輪,所述一級行星齒輪安設于行星齒輪軸上。
所述行星輪系還包括二級行星齒輪,所述二級行星齒輪也安設于行星齒輪軸上,二級行星齒輪與太陽輪嚙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用于齒輪箱和發電機的集成設計,該集成設計傳動結構具有結構緊湊、傳動鏈總長度短、重量輕及可靠性高等特點。
本發明的傳動結構中設置有聯軸器,可以有效解決齒輪箱的過載保護及軸電流影響,可以補償發電機與齒輪箱對中誤差及齒輪箱太陽輪的浮動量。
本發明的傳動結構中,太陽輪穿過發電機的驅動軸與聯軸器連接,通過聯軸器將動力傳遞給發電機的驅動軸,可以解決齒輪箱過載保護和軸電流的影響;同時聯軸器安裝在發電機的后端,維護方便且維護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右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俯視圖;
圖中,1齒輪箱,2發電機,3太陽輪,4第一連接件,5制動器,6聯軸器,7第二連接件,8發電機驅動軸,9驅動軸法蘭,10漲緊套,11聯軸器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齒輪箱與發電機集成設計傳動結構,該結構包含齒輪箱1、發電機2、聯軸器6、連接件等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中車風電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中車風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6068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