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洪裝置及其應用路段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58764.6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6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何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青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0 | 分類號: | E02B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梁斌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洪 裝置 及其 應用 路段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防洪裝置及其應用路段。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多發的國家,而且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很多地面高程都在洪水位以下,容易受到不同類型洪水威脅。有災情隱患的堤壩往往有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長,采用傳統的人工堆砌砂袋的方式費時、費力;現有同類應急堤壩也存在拼裝程序繁瑣,效率低,壩體長度短,可靠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防洪裝置及其應用路段,其可拆卸、可移動且具有較好防洪效果。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防洪裝置,包括集水袋和設置在所述集水袋外部的兩組折疊架,每組所述折疊架包括多個并行排列的立柱,相鄰所述立柱由連接件連接,所述立柱底部設有滾動組件;所述集水袋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集水袋的第一端部設有第一結合件,和/或所述集水袋的第二端部設有第二結合件。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結合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集水袋的第一端部的凹槽和/或第一粘性件,所述第一結合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集水袋的第二端部的凸起和/或第二粘性件,所述凹槽與所述凸起相匹配。
進一步地,設置在所述集水袋第一端部的立柱設有凹槽,設置在所述集水袋第二端部的立柱設有凸起,所述凹槽與所述凸起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集水袋包括頂部、底部、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所述第一結合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集水袋的頂部的滾筒,所述滾筒包括滾軸和纏繞在所述滾軸上的氈布。所述集水袋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分別設有一電動推桿,所述滾軸兩端分別連接在一所述電動推桿固定端,所述氈布一端連接在所述電動推桿移動端,所述電動推桿控制打開或收起所述氈布。
進一步地,所述防洪裝置還包括獲取單元、處理器、報警單元和/或設置在所述集水袋內部的充氣裝置,所述連接件可控伸縮。所述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防洪裝置附近的當前水位。所述處理器,用于比較所述當前水位和存儲的警戒水位,當所述當前水位達到所述警戒水位時,控制所述報警單元生成報警信號,控制所述連接件伸長,和/或控制所述充氣裝置往所述集水袋內部充氣,從而帶動相鄰所述立柱遠離。
進一步地,所述防洪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集水袋內部的氣墊和至少一抽水裝置,所述集水袋包括頂部和底部。所述抽水裝置包括水泵和與所述水泵連接的水管,所述集水袋設有供所述水管穿設的通孔,所述水管一端伸出所述集水袋。所述氣墊包括按照所述集水袋形狀排列后連接為一體的多個子氣墊。任一所述子氣墊與至少一相鄰子氣墊的連接處設有延展孔,使得任一子氣墊與至少一相鄰子氣墊導通;所述延展孔靠近所述集水袋的頂部。
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防洪裝置的應用路段,所述防洪裝置包括集水袋和設置在所述集水袋外部的兩組折疊架,每組所述折疊架包括多個并行排列的立柱,相鄰所述立柱由連接件連接,所述立柱底部設有滾動組件;所述集水袋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集水袋的第一端部設有第一結合件,和/或所述集水袋的第二端部設有第二結合件。
所述應用路段包括設置在地面上與所述防洪裝置相匹配的滑道,所述滑道兩邊沿分別設有一組固定裝置,每組所述折疊架中一立柱可拆卸連接在一所述固定裝置上。
進一步地,所述滑道凹陷于地面或從地面凸起,所述滑道內兩側分別設有多個并行排列的固定孔,相鄰所述固定孔的間距與所述防洪裝置完全打開時相鄰所述立柱之間的間距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滾動組件包括滾輪和滾輪控制組件;所述立柱可伸縮,內部設有距離傳感器;所述防洪裝置包括處理器,所述集水袋包括頂部和底部。所述距離傳感器,用于檢測相鄰所述立柱之間的當前距離。所述處理器,用于比較所述當前距離和存儲的滾輪收起距離,當所述當前距離達到所述滾輪收起距離時,控制所述滾輪控制組件收起所述滾輪,及控制所述立柱朝所述集水袋底部方向伸長,從而所述立柱插入所述固定孔。
進一步地,每組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一個或并行排列的多個固定柱,相鄰所述固定柱之間的距離與所述集水袋的長度相匹配;或在所述滑道上相鄰所述固定柱之間設有一擋板,所述擋板為“工”型,所述擋板形成的兩個凹陷分別與所述集水袋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青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青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587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節能的雙軸槽式光伏自動跟蹤系統
- 下一篇:一種智能高效的家用太陽能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