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58646.5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1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洪英;譚名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洪英 |
| 主分類號: | A61K36/815 | 分類號: | A61K36/815;A61K36/8964;A61P1/02;A61P29/00;A61K33/06;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540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藥藥劑 牙齒 治療 牙痛 中藥技術領域 牙齦萎縮 藥物配伍 地骨皮 重量份 活絡 白術 川芎 地龍 黃芩 荊芥 牛膝 滋腎 制備 防風 疼痛 | ||
本發明了一種治療牙齒的中藥藥劑,屬于中藥技術領域。按照重量份數計,包括:荊芥25~35份,防風10~15份,地骨皮10~20份,牛膝10~20份,川芎10~15份,地龍10~20份,白術25~35份,黃芩8~12份。將各種藥物配伍起到滋腎活絡,治療牙痛以及牙齦萎縮的功效。24病例中,用藥12天,治愈16例,占66.7%;好轉9例,占37.5%。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和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信息論內容。
中醫博大精深,包含甚廣,絕大多數疾病都能夠從中醫中找到治療途徑,特別是一些疑難雜癥,中醫治療更有著治標固本的優勢和經驗。所以研究一種中藥治療固齒護腎,滋肝明目的方法非常必要。
目前外傷致牙根松動只能拔牙,對牙齒疼痛的只能阻斷牙神經,反復口服止痛藥;對牙齒具有不可恢復的影響。
因此,上述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及制備方法,其目的在于治療牙齦萎縮的牙齒松動,特別實現對外傷致牙根松動氣虛血瘀的治療。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按照重量份數計,包括:
荊芥25~35份,防風10~15份,地骨皮10~20份,牛膝10~20份,川芎10~15份,地龍10~20份,白術25~35份,黃芩8~12份。
進一步的,還包括枳實10~15份;元胡10~20份;白芍15~20份。
進一步的,還包括白芷10~20份;茯苓10~15份;知母10~15份。
進一步的,白芷10~20份;枳實10~15份;蒺藜8~12份。
進一步的還包括以下組份中的至少一種:
陳皮8~12份;姜半夏8~10份;菊花10~15份;石膏8~10份;甘草6~9份。
一種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按照重量份數計,包括元胡10~20份,荊芥25~35份,防風10-15份,地骨皮10~20份,白芷10~20份,牛膝10~20份,茯苓10~15份,川芎10~15份,地龍10~20份,白術25~35份,黃芩8~12份,知母10~15份,陳皮8~12份,蒺藜8~12份,枳實10~15份,姜半夏8~10份,菊花10~15份,石膏8~10份,甘草6~9份。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出一種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用于制備上述的治療牙齒疼痛的中藥藥劑,稱取各原料藥物150-250g,加1500g的水,文火煎煮約4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將各種藥物配伍起到滋腎活絡,治療牙痛以及牙齦萎縮的功效。24病例中,用藥12天,治愈16例,占66.7%;好轉9例,占37.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洪英,未經王洪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586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