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靜電的聚酰胺酸樹脂溶液貼附唇壁擠出流涎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56703.6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09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任小龍;姬亞寧;馬紀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1/24 | 分類號: | B29C41/24;B29C41/36;B29C41/52;B29C41/34;B29C41/50;B29K79/00;B29L7/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歐陽波 |
| 地址: | 541004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涎 唇壁 貼附 唇口 聚酰胺酸樹脂溶液 靜電吸附裝置 樹脂溶液 直流高壓 靜電 成型 擠出 聚酰胺酸樹脂 聚酰亞胺薄膜 厚度均勻性 靜電場作用 靜電吸附 模頭唇口 模頭底端 液膜表面 逐步縮小 金屬絲 取向力 樹脂液 下開口 鋼帶 減小 同側 液膜 斷電 連通 通電 膨脹 改進 | ||
本發明為一種基于靜電的聚酰胺酸樹脂溶液貼附唇壁擠出流涎方法,在模頭唇口間隙下開口前/后側設置金屬絲或帶的靜電吸附裝置,該裝置連通直流高壓,靜電場作用下,離開唇口間隙的樹脂溶液貼附在與靜電吸附裝置同側的模頭底端唇壁上,再流涎到鋼帶上,成型為聚酰胺酸樹脂液膜。通電時間為15~60分鐘,直流高壓為6~15KV。流涎開始時初始唇口間隙大于設定值δ,逐步縮小唇口間隙,直至達到δ,此時裝置斷電。調整唇口間隙與靜電吸附同步始停。本發明與傳統流涎的處理相反,專門使溶液貼附唇壁再流涎成型,貼附唇壁減小樹脂溶液的膨脹內應力和樹脂液膜表面張力、取向力,改進液膜表面質量,提高聚酰亞胺薄膜產品厚度均勻性和表面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聚酰亞胺薄膜制造技術,具體為一種基于靜電的聚酰胺酸樹脂溶液貼附唇壁擠出流涎方法,聚酰胺酸樹脂從模頭擠出后在靜電作用下貼附于擠出模頭底端唇壁、再流涎到鋼帶上成為聚酰胺酸液膜,以獲得厚度均勻、表面光滑的流涎厚片。
背景技術
聚酰亞胺薄膜是具有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耗、耐高溫、防腐蝕等優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是制作各種中高檔電工電子元器件的主要絕緣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工電子行業。目前聚酰亞胺薄膜的制造工藝是以聚酰胺酸樹脂溶液為原料,在流涎機上流涎得到具有自支撐性的聚酰胺酸薄膜,再經過加熱拉伸、亞胺化、冷卻定型處理得到聚酰亞胺薄膜。
隨著下游應用產品輕、薄及高可靠性設計要求,市場需求的薄膜厚度規格趨于薄型化,對其厚度均勻性、表面粗糙度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薄膜制造過程中對高聚物聚酰胺酸樹脂溶液或熔體進行流涎或擠出成型,液膜在高溫或者冷卻處理過程中固化成厚片,即具有自支撐性的薄膜。例如聚酰亞胺薄膜制造時,常規工藝是聚酰胺酸樹脂通過刮板式流涎嘴或者擠出模頭在鋼帶上成型液膜,進入烘箱高溫干燥處理形成自支撐聚酰胺酸薄膜,之后通過縱、橫兩個方向拉伸及高溫爐亞胺化處理形成聚酰亞胺薄膜。
目前自支撐聚酰胺酸薄膜在擠出成型過程中因聚酰胺酸樹脂粘度較高、擠出壓力不穩定、計量泵脈沖波動較大等原因,導致厚片橫向厚度均勻性較差,也造成膜卷外觀平整性差。現有技術條件下,即使采用擠出壓力模頭實施溶液流涎工藝,同樣難以調節厚膜厚度的精度,容易在膜表面形成條紋(一般稱為口模條紋或模頭唇印)。特別是為制備薄型薄膜、擠出量較小的情況下,模頭唇口外壁容易出現掛料結皮的異常,導致無法正常生產。即使樹脂溶液經模頭唇口間隙直接流涎至支撐體表面時,也難以獲得厚度均勻性較高、表面光滑的厚膜產品,導致后其所得的聚酰亞胺薄膜產品質量無法進一步提高。
為提高液膜厚度均勻性現已有多種方案,有的是通過擠出模頭改善薄膜厚度均勻性,如中國發明專利“溶液流延設備和溶液流延方法”(公告號CN 101264650B,公告日:2012.08.08)公開了改進模頭兩側內部流道結構以解決溶液液膜表面質量,并對流延法的溶液供給速率給出參考值,但是采用該方法所得薄膜在寬度方向的厚度差值最高達3μm,薄膜厚度目標值高達±1.5μm,難以用于改進薄型薄膜厚度均勻性。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溶液流延方法和設備”(公告號CN 101284411 A,公告日:2008.10.15)引入振動檢測裝置檢測減壓室內氣壓變化,將抑制性振動施加至流延流道厚度方向上,消除流延液膜產生的異常振動,改善薄膜厚度均勻性;但是其結構復雜,檢測精度要求較高,投入成本增加。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流延單元,涂料涂覆方法和溶液流延方法”(公告號CN 101274471 A,公告日:2008.10.01)也是通過改進模頭兩側內部流道結構解決溶液液膜厚度不均、剝離異常等表面質量問題,同樣存在模頭結構復雜、投入成本較高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567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