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華南地區秋茬南瓜間套種綠豆的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55812.6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132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君;張曼;周建輝;黃鳳嬋;范愛麗;陳寶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05 | 分類號: | A01G22/05;A01G22/4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45118 南寧市來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石本定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華南地區 南瓜 套種 綠豆 栽培 方法 | ||
1.一種華南地區秋茬南瓜間套種綠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步驟為:
(1)品種選擇:是在選擇高產、優質和早熟的特性品種的基礎上,選擇耐高溫、抗干旱和抗/耐蟲性的品種,南瓜品種要求轉色快且均勻,綠豆品種要求株型直立緊湊、主莖粗壯、分枝力強、抗倒伏、成熟不炸莢;
(2)播種期安排:綠豆播種與南瓜定植的間隔時間不少于20天,綠豆較耐熱且生育期短,應提前播種,然后再定植南瓜,期間應預留充足的間隔時間,確保在南瓜伸蔓至綠豆行之前采收完畢綠豆;
(3)田間種植布局規劃:畦長≤30m,畦寬4-5m,畦寬根據植株的生長習性進行調整,在畦上靠右側1.5m處覆蓋銀灰雙色地膜,膜下居中位置鋪設滴灌帶,在畦上距右側畦邊0.75m處種植南瓜,采取單行種植方式,株距0.6-0.8m,株距根據植株長勢和整枝方式進行調整,綠豆種植于與南瓜爬蔓方向相反距畦邊0.2-0.3m位置;
(4)整地—施肥—起畦:種植前深耕土壤并耙平,然后施入足量底肥,肥料以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為主,適當輔施復合肥,然后充分與土壤拌勻,按照設定規格鋪設滴灌帶、覆蓋銀灰雙色地膜和起畦;
(5)播種和育苗及苗期管理:綠豆采用直播方式,先開溝施入足量底肥,然后將肥料與土壤混勻后,再播入種子,播種時不要過深、下種過稠或過稀,按30m計算,每行播種量0.5kg;綠豆生育期短,需肥集中,為了簡化管理,間套種時綠豆只施用基肥,不進行追肥,基肥以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為主,每畦用量: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50kg,N: P2O5:K2O=15:15:15的硫酸鉀復合肥2kg,肥料與土壤拌勻后,開溝播入種子,每畦用種量0.5kg,然后覆土,澆足水分;南瓜采用先育苗后定植方式,溫湯浸種并催芽后,將露白種子點入育苗盤中,苗期注意及時摘除未脫種殼,水分管理和預防猝倒病,以及蚜蟲、白粉虱傳播病毒病;南瓜播前晾曬種子1-2h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種子采用溫湯浸種催芽法,經24-36h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播種用50孔的育苗盤和瓜類蔬菜專用育苗基質,每孔播種1粒發芽種子,胚根向下,約3天開始拱土出苗,清早露水未干時及時人工摘除種殼,苗期注意預防蚜蟲、白粉虱傳播病毒病,用1.8%阿維菌素乳油800倍液和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混合噴霧,每隔5~6天噴施1次,共進行2次;苗期宜在清早或傍晚澆水,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切忌午間高溫時段澆水;
(6)田間栽培技術管理:田間栽培技術管理是南瓜的適時定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早清除多余側枝和壓蔓、南瓜的人工輔助授粉和田間肥水管理的步驟,幼苗1葉1心,高8-12cm時即可定植,定植宜選擇在陰天或晴天下午5:00以后進行,株距0.6-0.8m,定植株距根據植株生長習性和整枝方式進行調整,生長勢強、葉片大的品種采用較寬株距,采用三蔓整枝時應增大株距,定植后覆土應高于育苗土1cm為宜,定植后澆透定根水;在南瓜壓蔓之間應集中進行1次清除雜草處理,綠豆行內雜草應結合中耕清除,南瓜行間雜草使用除草劑清除;綠豆從出苗到開花中耕除草2-3次,中耕除草增加土壤含氧量,促進根系發育和根瘤菌的活動,促進不定根的生長,促進主莖生長和防止倒伏;常見的整枝方式有3種,即單蔓整枝、雙蔓整枝和三蔓整枝,單蔓整枝時摘除主蔓第1雌花節位以下的全部側枝,選留主蔓第1、2雌花以及中間節位的1條側枝坐果;雙蔓整枝時摘除每蔓第1雌花以下全部側枝,選留第1、2雌花坐果;三蔓整枝時摘除每蔓第1雌花節位以下全部側枝,每蔓留瓜1個;蔓長1m時開始培土壓蔓,每隔1m壓蔓1次,共進行3-4次;坐果之后放任生長,不再進行整枝或壓蔓;適宜授粉時間為上午7:00~11:00,晴天用當天開放的雄花花粉涂抹雌花柱頭,每朵雄花授3-4朵雌花,雨天時在雄花開放的前一天傍晚采摘雄花,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存,第2天正常授粉;當第一個瓜坐住后,及時追肥,肥料充分溶解后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施入,肥料宜用高鉀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或液態肥料,濃度控制在1-2%內,每畦用量3kg;
(7)病蟲害化學防治:秋茬種植時綠豆的病蟲害主要為白粉病、銹病、蚜蟲、白粉虱,南瓜主要病蟲害主要為病毒病、蚜蟲、白粉虱、黃守瓜和斑潛蠅,具體的防治方法如下:
白粉病:發病前,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4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次;發病初期,用1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3次;清早葉上露水未干時噴霧防治效果最佳;
蚜蟲:選用3%天然除蟲菊素水乳劑1200-1500倍液,或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次;
黃守瓜: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g/LS-氰戊菊酯水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3次;
白粉虱: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500-3000倍液,或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7000-8000倍液,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次;
斑潛蠅:用50%的滅蠅胺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3次;
(8)采收:75%以上的綠豆莢轉色后即可采收,采收時應避免炸莢,脫粒后應暴曬干燥后方可入庫;采收綠豆后應及早清除田間殘株,一方面為南瓜生長提供足夠空間,另一方清除綠豆植株寄生的大量病菌和害蟲,清除殘株而不影響南瓜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南瓜采收標準為轉色完全、果皮變硬、密披蠟粉,采收后留1cm長果柄,并注意防治擦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5581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處理加藥裝置
- 下一篇:一種表面施膠劑的生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