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吸頂天線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53604.2 | 申請日: | 201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61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苗衛強;李明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12 | 分類號: | H01Q1/12;H01Q1/42;H01Q1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吸頂天線。
背景技術
室分天線是室內分布系統的關鍵部件,其作用至關重要,作為室內分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也直接關系著整個系統的性能,越來越復雜的通信系統對室分天線的性能要求也隨之越高,因此設計出性能更優的室分天線對于提高室內分布系統的整體性能至關重要。
目前室內單極化天線大多為單椎、單椎加球冠或雙錐結構組成,多為銅振子或合金振子結構,成本較高,此外單極化天線在高質量、高容量、高速率傳輸數據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網絡阻塞以致掉話,不能應用于TD-LTE等系統中。目前由于吸頂天線受到本身尺寸大小的限制,一般工作在806MHZ-2700MHZ,增益只能做到低頻2dBi, 高頻4dBi,因此研發一款支持TD-LTE/TD-LTE-Advanced系統,實現高速通信,工作在較高頻段,高增益,小型化的吸頂天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增益效果好、工作頻段高的新型吸頂天線。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吸頂天線,包括依次設置的天線罩、輻射體、加載片、介質環、調節裝置、反射杯以及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設置有反射杯,所述介質環設于所述反射杯內,所述調節裝置設置于所述反射杯上端,所述介質環設于所述反射板頂面上,所述加載片設于所述介質環遠離所述反射板的一側,所述加載片與所述輻射體連接,所述天線罩與發射板配合設置。
優選地,所述調節裝置為一星形結構,包括中部結構和多個枝節部,所述中部結構與反射板連接,所述枝節部與反射杯連接。
優選地,所述調節裝置相對反射板一端設置有匹配的電路層,所述電路層與反射杯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電纜組件,所述電纜組件穿過反射板與輻射體連接。
優選地,所述介質環為圓柱形結構,所述介質環設有三個通孔,所述三個通孔連通并圍繞所述介質環的中心軸設置。
優選地,所述反射杯為錐形套,所述反射杯向遠離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射杯內壁與所述反射板的夾角為90度至150度,所述反射杯遠離所述反射板的一端的內徑大于所述反射杯另一端的內徑。
優選地,所述反射板為電路板。
優選地,所述調節裝置穿過并環繞介質環。
優選地,所述電纜組件內芯與輻射體連接,其外導體與反射板連接,形成天線輸入端。
下面對一種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
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1. 天線部件少,體積小,內部美觀,成本低廉;
2. 可用于TD-LTE/TD-LTE-Advanced網絡,實現大規模商用,增益可達到7dBm。
3. 天線可工作在3.5GHz頻段,面向4.5G的LTE-Hi頻段實現室內高速數據通信;
4. 本發明的天線結構簡單,輕便,利于工程實現,節省工程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天線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 是調節裝置的電路層結構示意圖;
圖3是反射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介質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天線在3.4~3.6GHz頻帶內的電壓駐波比仿真優化圖;
圖6是天線方向圖仿真結果,示出了此發明天線的輻射特性。
附圖標記說明:
1天線罩、2調節裝置、3介質環、4反射杯、5反射板、6輻射體、7加載片、8電纜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6所示,新型吸頂天線包括反射板5、反射杯4、介質環3、加載片7、電纜組件8及調節裝置2,反射杯4設于反射板5的頂面上,介質環3設于反射杯4內,介質環3設于反射板5的頂面上,加載片7設于介質環3遠離反射板5的一側,加載片7與反射板5連接,所述調節裝置2設置于所述反射杯4上端,所述介質環3設于所述反射板5頂面上,所述加載片7設于所述介質環3遠離所述反射板5的一側,所述加載片7與所述輻射體6連接,所述天線罩1與發射板5配合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536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