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作物降鎘富硒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49743.8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14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蘇喜;宋斌;吳文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50 | 分類號: | C05G3/50;C05G3/60;C05G3/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張擁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長沙市高新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作物 降鎘富硒 有機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治理和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降鎘富硒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獨特的采用油茶籽粕和山茶科植物殘體內含有的茶多酚和腐殖酸上官能團對鎘的化學吸附作用和油脂廢白土和麥飯石對鎘的物理吸附作用相結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態鎘的含量,以及采用含硒化合物尤其是硒化蛋白能與鎘元素形成鎘—硒—蛋白質復合物等手段,達到降鎘作用效果明顯;同時利用硒對鎘具有競爭性拮抗作用,通過提供大量的硒元素抑制植物對鎘的吸收,制止鎘元素向植物遷移和富集。本發明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利用生產加工廢棄物變廢為寶,同時制備方法簡單,環境友好,易于工業化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治理和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降鎘富硒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污染被稱作為“看不見的污染”和潛伏時間最長的污染,目前我國土壤污染日趨嚴重,耕地、城市土壤、工業基地周邊土壤、工礦區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其中的重金屬污染尤為嚴峻,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鎘是土壤重金屬污染中生物毒性最強的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化學活性強、毒性持久,容易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危害人類健康。從公布的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鎘的點位超標率最高,正式被確定為中國土壤的首要治理污染物,因而,迫切需要有效的土壤鎘污染治理和修復技術。
目前,對如何降低土壤環境中鎘的含量,減少其對農作物產品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堿性物質例如石灰石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Cd2+的活性和移動性起到鈍化的作用,但強堿性物質會破壞土壤的酸堿平衡和生態環境。二是利用活性吸附材料的物理吸附能力將水中的鎘固定下來,例如活性炭,但這些材料的造價很高,難以大面積應用,同時物理吸附作用是一種比較弱的作用力,吸附的鎘穩固性比較差。三是植物修復,通過某些植物對鎘有特殊的富集能力來排除土壤中的鎘污染,但此類植物并不是適合在所有的土壤中種植,同時植物修復的周期很長。
硒,是世界公認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腫瘤功能的一種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而硒無法在人體內合成,人體補充硒元素主要靠攝入富硒食品。因此,施用硒肥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來提高農作物中的含硒量,在此基礎上開發系列富硒食品是解決缺硒問題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鎘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阻止鎘元素從土壤向植物遷移并在其體內富集,降低鎘元素對農作物的污染,同時提高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增強土壤肥力的降鎘富硒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降鎘富硒有機肥,是將油茶籽粕、油脂廢白土、植物殘體以40~60:5~10:12~28的重量比組成的混合物經堆肥發酵后所得的有機腐熟料與腐殖酸、草木灰、麥飯石粉混合配制而成。
進一步優選的,一種降鎘富硒有機肥,是由有機腐熟料、腐殖酸、草木灰、麥飯石粉是以70~85:6~10:8~15:10~18的重量比混合配制而成。
一種降鎘富硒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備料、混料過程
在發酵槽內將油茶籽粕、油脂廢白土、植物殘體以40~60:5~10:12~28的重量比混合均勻而制得混合物;
向混合物噴灑亞硒酸鈉水溶液,攪拌均勻后使得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0~60%;
(2) 發酵過程
將混合物堆置成1.5~2米高、2~3米寬的條垛形進行堆肥發酵,當溫度升至60~65℃時用翻拋設備進行首次翻堆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長沙昊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97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