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8407.1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979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鄭中華;鄒圣碧;陶忠虎;周浠;王淑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A01G1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433100 湖北省潛***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龍蝦 蝦稻共作 生態 養殖 繁育 方法 | ||
1.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稻田整理:將稻田以40畝為一個單,沿田埂外緣開挖環形溝,堤腳與溝中間留2米寬的平臺,溝寬4米左右,溝深1.5米左右,田埂應高于田面0.6~0.8米,頂部寬2~3米,田埂上設防逃網;
(2)稻田清野:用茶粕30kg/667m3浸泡后全池潑灑或用魚藤酮中的一種消毒;
(3)移植水草:在稻田和蝦溝種植伊樂藻,在10月至翌年元月,將伊樂藻或菹草草莖切成15厘米,10株為一束,插入泥中,行距約5~8米。待草成活,逐漸加水,以浸沒水草末端10厘米即可;
(4)種蝦放養:8~9月份引進種蝦,挑選顏色暗紅或深紅、有光澤、體表光滑無附著物,雌雄個體在35g以上,附肢齊全、無病無傷、體格健壯、活動能力強的優質種蝦,每畝投放50公斤,老養殖稻田則只需補投親本10公斤,雌雄比例為3:1;
(5)蝦苗管理:
水質管理:水質管理遵循“3月份以前保持肥水,3月份以后保持清水”的原則,10月中稻收割后,由于稻田中已存有大量稻草,腐爛后的稻草為小龍蝦提供了足量的有機肥源,不需施肥,11月份至次年2月份,遵循“以基肥為主、以追肥為輔”的原則適時適量施肥;
水位的調控:水位調控遵循“淺—深—淺”的原則,即10~11月水位要淺,保持田面水位0.2~0.3米;12月~次年2月水位要加深,保持水位0.4~0.6米;3月以后要降低水位,保持水位0.3~0.4米;
飼料投喂:當水溫低于12℃以下時,可不投喂飼料;翌年3月份,當水溫上升到16℃以上開始喂食;
(6)蝦苗捕撈:3~4月將蝦苗捕撈上市,同時將產卵繁殖后的親蝦一并捕撈上市,4~5月成蝦收獲時是捕大留小,同時選購健康的幼蝦補投,8-9月第二次捕撈時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是捕小留大,大規格的蝦留下作為下年苗種繁育的種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進、排水口分別位于稻田兩端,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2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稻田,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用2.5%的魚藤酮乳油1300ml或7.5%魚藤酮乳油700ml中一種,用時將魚藤乳油加水稀釋10~15倍,裝入噴霧器中全池噴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基肥主要是施用經過發酵的有機糞肥100公斤/畝左右,以后每月追施一次經過發酵的糞肥50公斤/畝左右,次年3月份以后,應保持水質清新。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龍蝦蝦稻共作生態養殖、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還包括:
清除青苔:經過一個冬季,進入3月要進行清除,方法是用生石灰化水趁熱潑灑,用量為15kg/667m3水體,四周圍溝可以加倍潑灑;
疫病預防:消毒殺菌可用0.2~0.5mg/L二氧化氯全池潑灑,10天一次;病毒型病預防可用0.3~3.5mg/L聚維酮碘全池潑灑,10天一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840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泥鰍高產養殖方法
- 下一篇:一種溫棚土池池繁育親本種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