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膨脹開關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6470.1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531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健;張小偉;陳雪峰;葉梅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1/22 | 分類號: | F16K11/22;F16K1/00;F16K1/38;F16K1/42;F16K31/06;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陳慶超;桑傳標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閥芯 連通 膨脹開關 進口 熱泵系統 閥體 出口 斷開 制冷劑充注量 壓縮機回油 管路連接 集成安裝 節流膨脹 控制功能 內部流道 通斷控制 同一閥體 直接連通 節流孔 閥本 冷劑 應用 生產 | ||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膨脹開關閥,包括閥體(500),該閥體上形成有第一進口(501)、第二進口、出口(502)以及連通在所述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和所述出口之間的內部流道,所述內部流道上安裝有第一閥芯(503)和第二閥芯(504),所述第一閥芯(503)使得所述第一進口和所述出口直接連通或斷開連通,所述第二閥芯(504)使得所述第二進口和所述出口通過節流孔(505)連通或斷開連通。這樣,通過在同一閥體的內部流道上集成安裝第一閥芯和第二閥芯,能夠實現冷劑的通斷控制或節流膨脹控制功能,結構簡單,易于生產和安裝,且當本公開提供的膨脹開關閥應用于熱泵系統時,可以簡化管路連接降低成本,并且減少整個熱泵系統的制冷劑充注量,便于壓縮機回油。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控制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膨脹開關閥。
背景技術
熱泵系統中有時需要控制制冷劑節流降壓或者只通過不節流,而現有的電子膨脹閥只能控制制冷劑節流或者不通過。為滿足熱泵系統的這種需求,現有技術要用到電子膨脹閥和電磁開關閥并聯的結構。這種結構需要用到兩個三通接頭、六根管路,結構比較復雜,不便于安裝。當電磁閥關閉,使用電子膨脹閥時,電子膨脹閥進口為中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電子膨脹閥出口為低溫低壓的液態制冷劑,由于管路是連通的,所以電磁閥的進出口也分別跟電子膨脹閥進出口的制冷劑狀態一致,電磁閥進出口的制冷劑壓力溫度不一樣,容易對電磁閥的內部結構造成損壞。另外,由于管路比較多,會提高整個熱泵系統的制冷劑充注量,提高成本。熱泵系統在低溫下工作時,壓縮機回油會比較困難,這種復雜的結構還會不利于熱泵系統的回油。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膨脹開關閥,該膨脹開關閥能夠實現對流經媒介的通斷控制和節流控制兩種功能,且結構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一種膨脹開關閥,包括閥體,其中,該閥體上形成有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出口以及連通在所述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和所述出口之間的內部流道,所述內部流道上安裝有第一閥芯和第二閥芯,所述第一閥芯使得所述第一進口和所述出口直接連通或斷開連通,所述第二閥芯使得所述第二進口和所述出口通過節流孔連通或斷開連通。
可選地,所述內部流道包括分別與所述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連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閥芯配合的第一閥口,所述節流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流道上以形成為與所述第二閥芯配合的第二閥口,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交匯于所述第二閥口的下游并與所述出口連通。
可選地,所述第一閥芯和第二閥芯相互平行。
可選地,所述第二流道與所述出口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流道形成為與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進口通過開設在所述第二流道側壁上的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別與所述第一進口和所述第二進口連通。
可選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別通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與所述出口連通,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同軸且相向開設,并與所述出口相互垂直。
可選地,所述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相互平行地開設于所述閥體的同一側上,所述出口分別平行于所述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
可選地,所述出口設置在所述第一閥芯和所述第二閥芯之間。
可選地,所述第一閥芯沿移動方向與所述第一閥口同軸布設以可選擇地封堵或脫離所述第一閥口。
可選地,所述第二閥芯沿移動方向與所述第二閥口同軸布設以可選擇地封堵或脫離所述第二閥口。
可選地,所述第一閥芯包括第一閥桿和連接在該第一閥桿端部的第一堵頭,該第一堵頭用于密封壓靠在所述第一閥口的端面上以封堵所述第一流道。
可選地,所述第二閥芯包括第二閥桿,該第二閥桿的端部形成為錐形頭結構,所述第二閥口形成為與該錐形頭結構相配合的錐形孔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64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