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5752.X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0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沈獻禮;全靈君;周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萬松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61K36/8994;A61P19/06;A61P1/16;A61P1/14;A61P3/04;A61P9/12;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華茂知識產權有限公司11358 | 代理人: | 吳照幸 |
| 地址: | 430015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尿酸 護肝強腎 功效 養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生代用茶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病,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醫學文獻中就有記載,痛風也是一種現代病,因為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成為了廣大百姓的常見病。痛風的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結石和腎臟病變,尿酸由嘌呤代謝而來,正常人從飲食中攝取的嘌呤僅占20%左右,其余的嘌呤是在機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從食物中攝取的嘌呤雖少,但極少被機體利用,大部分轉化成尿酸;痛風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升高引致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
尿酸,主要從小便中排出,痛風作為嘌呤代謝疾病,關節疼痛往往會影響正?;顒樱o患者造成極大地困擾。與市面上其它相關產品比較,本發明不僅具有降尿酸作用,同時還對因通風引起的其它病癥具有緩解及輔助治療作用,本發明的降尿酸茶主要由藥食同源物料制成,又根據痛風病人大多都有一定程度腎損的特點,特別添加護腎功能的物料,能有效提高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同時還能增加尿量,刺激口渴而多飲水,可有效促進尿酸排泄,防止尿酸鹽在關節、血管及腎臟的沉積,從而防止痛風發作。痛風間歇期及高尿酸人群堅持服用降尿酸茶,能糾正嘌呤代謝紊亂,抑制尿酸的形成,阻止腎小管對尿酸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迅速離斷并吞噬尿鹽結晶,溶解痛風石,消除并發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和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高效、安全、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通過其有效成分來達到清熱解毒、降低尿酸,本發明中所含淡竹葉、茯苓等成分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隨著茶水進入體內被腸胃吸收,起到中和血液中堿性物質的作用,隨之以尿液形式代謝排出,能清洗腎臟中尿酸鹽積“垢”,增加腎臟濾出尿酸的能力,使腎臟處于潔凈狀態;本發明所含有效成分還能夠活血化瘀,降低血脂,使血液粘稠度下降,消除血管壁脂肪沉積,可疏通脈絡,增加人體血液供應,平衡并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吸附血液和病變組織中變異的免疫復合物,清除患者部位疼痛、腫脹、晨僵等癥狀,能有效遏止關節病變加重或惡化,保護關節。本發明的目的還提供一種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的制作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有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葛根20-30份,薏苡仁20-28份,淡竹葉20-25份,茯苓15-25份,甘草10-15份,鮮白茅根10-15份,桑葉8-15份,枸杞5-10份,蛹蟲草5-10份,酵素粉1-2份。
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降尿酸、護肝強腎功效的養生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精選葛根、薏苡仁、淡竹葉、茯苓、甘草、鮮白茅根、桑葉、枸杞、蛹蟲草等原料,按配方比例稱取原料,用飲用純凈水快速清洗干凈;
(2)將清洗干凈的原料先低溫烘30-60min,再高溫烘1-2h,保證物料含水量在12%以內;
(3)將烘干的物料粉碎過30-100目篩,按配比加入酵素粉,然后投入混料機內充分混合;
(4)將混合好的物料通過制粒機制成顆粒后放入烘焙機中進行烘焙,達到干燥、提香、殺菌目的,時間為15-30min;
(5)將上述處理好的物料分別進行裝袋,小袋里層為用于方便泡飲的食品級濾袋,外層為食品級全密封袋;
(6)將制備好的半成品裝盒、封口、總檢后裝箱入庫。
本發明所采用的藥食同源原料具有以下功效: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性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效,常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秳e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脅風痛。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作用,可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萬松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萬松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57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辣木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貢菊茶的快速高產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