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抑制寄生振蕩的高頻振蕩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5603.3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7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強;易志強;張福洪;欒慎吉;高健楓;沈也;李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B5/12 | 分類號: | H03B5/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抑制 寄生 振蕩 高頻 振蕩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電路領域,主要涉及到高頻振蕩電路,具體涉及一種抑制寄生振蕩的高頻振蕩器。
背景技術
振蕩電路是一種信號發生電路,能夠產生特定頻率的正弦波,鋸齒波和方波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產生正弦波的振蕩器。正弦波振蕩器在量測、自動控制、無線電通訊及遙控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無線電通訊領域,正弦波振蕩器產生的正弦波可以作為發射機載波源、變頻本振、接收機混頻本振等。其中最主要是作為有用信號的載波,對信號進行調制變換,以便進行遠距離的傳輸。而隨著信號頻率的不斷升高,要求所用的載波頻率也隨之升高。高頻振蕩器是可以產生以MHZ甚至GHZ為單位的一種振蕩器,由于頻率較高,高頻振蕩電路對電路中的各種參數比較敏感,而在制作的過程中,由于制作工藝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在一些不需要的頻率點也產生振蕩,這就是所謂的寄生振蕩。寄生振蕩在高頻振蕩電路中經常的出現,但是因為產生寄生振蕩的原因復雜多樣,想要在振蕩電路中直接消除寄生振蕩比較困難。如何有效抑制寄生振蕩成為了高頻振蕩電路設計和制作中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技術能夠有效的抑制寄生振蕩。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的抑制寄生振蕩的高頻振蕩器。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該振蕩器包括直流供電電路,振蕩產生電路和抑制寄生振蕩電路。
所述的直流供電電路包括直流電壓源V1、高頻扼流圈L2、第一濾波電容C11、第二濾波電容C22、第一偏置電阻R1、第二偏置電阻R2和第一偏置電容C0。
所述的直流電壓源V1與第一偏置電阻R1的一端、第一濾波電容C11的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22的一端、高頻扼流圈L2的一端連接,第一濾波電容C11的另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2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偏置電阻R1的另一端與第二偏置電阻R2的一端、第一偏置電容C0的一端連接,第一偏置電容C0的另一端、第二偏置電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振蕩產生電路包括第一晶體管Q1、第一諧振電容C1、第二諧振電容C2、第三諧振電容C3、第四可調諧振電容C4、第一反饋電阻R3和第一諧振電感L1;
所述的第一晶體管Q1的基極與第一偏置電阻R1的另一端、第二偏置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一晶體管Q1的發射級與第一反饋電阻R3的一端、第一諧振電容C1的一端、第二諧振電容C2的一端連接,第一反饋電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諧振電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晶體管Q1的集電極與第一諧振電容C1的另一端、第一諧振電感L1的一端、第四可調諧振電容C4的一端連接,第四可調諧振電容C4的另一端與第三諧振電容C3的一端連接并接地;
所述的抑制寄生振蕩電路包括第一耦合電容C5、第二晶體管Q2、第一限流電阻R4、第一選頻電容C6、第二選頻電容C7和第一選頻電感L3;
所述的第一耦合電容C5的一端與第一諧振電感L1的另一端、第三諧振電容C3的另一端、高頻扼流圈L2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耦合電容C5的另一端與第一限流電阻R4的一端、第二晶體管Q2的基極連接,第一限流電阻R4的另一端與第一選頻電感L3的一端、第一選頻電容C6的一端連接并接直流電壓源V1,第一選頻電感L3的另一端與第二晶體管Q2的集電極、第二選頻電容C7的一端連接,第二晶體管Q2的發射極接地,第一選頻電容C6的另一端與第二選頻電容C7的另一端、負載電阻R5的一端連接,負載電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抑制寄生振蕩的高頻振蕩器能夠穩定的產生高頻正弦波,同時該高頻振蕩器還可以有效的抑制寄生振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做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抑制寄生振蕩的高頻振蕩器包括直流供電電路,振蕩產生電路和抑制寄生振蕩電路。
所述的直流供電電路包括直流電壓源V1,高頻扼流圈L2,第一濾波電容C11,第二濾波電容C22,第一偏置電阻R1和第二偏置電阻R2,第一偏置電容C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560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