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連通速混器及高效攪拌混合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4679.4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2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朝志;林科知;姚華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尼康(福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18 | 分類號: | B01F7/18;B01F7/2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京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林曉琴 |
| 地址: | 350000***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通 速混器 高效 攪拌 混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攪拌混合機,可用于污水處理或其它需要攪拌混合的領域。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領域,對于絮凝劑或其它藥劑的攪拌是用攪拌裝置來實現,傳統的攪拌裝置通常是通過一攪拌器在一個攪拌桶內直接進行攪拌,由于攪拌桶較大,在攪拌器攪拌的時候,1、會導致盲區死角的攪拌的力度不夠或不均勻,攪拌和溶藥效果不理想不穩定;2、因為攪拌器的槳葉偏大偏長,容易導致葉片的變形折斷,導致運行起來不穩定;3、由于攪拌效果不理想,同樣處理量的時候所占用的空間變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連通速混器和高效攪拌混合機,攪拌過程中沒有死角盲區,大幅度提高泡藥效率和效果,且能減少設備的占地面積,提高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本發明的連通速混器,包括攪拌器及自前向后依次設置進料腔、攪拌腔、溢料腔,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葉從攪拌腔的側面伸至攪拌腔內,且攪拌器的攪拌截面恰好與攪拌腔的截面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進料腔、攪拌腔和溢料腔完全貫通并位于所述熟化槽的頂部。
進一步的,所述進料腔的前端具有一進料口,所述溢料腔的后端具有一溢料口;所述進料口的位置高于溢料口的位置;所述溢料口的位置高于攪拌腔的頂部位置或與攪拌腔的頂部位置平齊。
本發明的高效攪拌混合機,包括上述本發明的連通速混器,還包括熟化槽,所述熟化槽連接在所述連通速混器的后端。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高效攪拌混合機還包括一設在熟化槽內的無翼攪拌盤,所述無翼攪拌盤包括一軸套和一盤體,所述盤體通過所述軸套連接在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軸上。且所述盤體為中空的四方體,其側面上均設有水流貫通孔。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高效攪拌混合機還包括給料裝置和給水管,所述給料裝置位于所述連通速混器的前端,所述給水管連接進料腔內。
進一步的,所述熟化槽的內壁設有最高液位開關、中液位開關和最低液位開關,底部設有一出液口;所述熟化槽的底部還設有一排空口。
進一步的,所述進料腔、攪拌腔和溢料腔的截面遠小于熟化槽的截面。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的高效攪拌混合機和連通速混器包括進料腔、攪拌腔和溢料腔,且攪拌器的攪拌截面恰好與攪拌腔的截面相匹配,因此攪拌葉可以在攪拌腔內完全無死角盲區地進行充分攪拌,形成強勁的亂流,聚集了充分的能量后,短時間內讓藥劑和水高速混合,并從溢流口溢流到循環熟化箱,進一步充分混合。再溢流到藥液儲存箱,大幅度提高攪拌混合的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連通速混器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連通速混器的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連通速混器中攪拌腔的截面與攪拌葉匹配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高效攪拌混合機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高效攪拌混合機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高效攪拌混合機中無翼攪拌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連通速混器3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設置進料腔31、攪拌腔32及溢料腔33,還包括攪拌器6,所述攪拌器6的攪拌葉62從攪拌腔32的側面(為便于對側面的理解,可將攪拌腔當作一管體,比如方管或圓管,該側面是指方管或圓管的側面)伸至攪拌腔31內,且攪拌器6的攪拌截面恰好與攪拌腔32的截面相匹配,即如圖3所示,撐攪拌葉62的高度略小于攪拌腔32的高度,攪拌葉62的旋轉直徑略小于攪拌腔32的寬度,使攪拌葉62在攪拌的過程中,攪拌葉62在攪拌腔32內轉動的時候,每轉動一圈至少有2次攪拌槳葉與攪拌腔32的內壁相吻合,確保攪拌過程中沒有死角能實現完全無盲區的充分攪拌。
所述進料腔31、攪拌腔32和溢料腔33完全貫通并位于所述熟化槽4的頂部,相當于進料腔31、攪拌腔32和溢料腔33是屬于一個細長腔體的三個分段,這樣使整體結構簡單,水流比較順暢,因此又能提高攪拌效率。
所述進料腔31的前端具有一進料口312,所述溢料腔33的后端具有一溢料口332;所述進料口312的位置(高度為A)高于溢料口332的位置(高度為B);所述溢料口332的位置(高度為B)高于攪拌腔的頂部位置(高度為C)或與攪拌腔的頂部位置(高度為C)平齊,這樣可以保證水流比較通暢,從而可以順利到達處于連通速混器3后端的設備,如熟化槽4(見圖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尼康(福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安尼康(福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46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滿足多個軸承同時進行打標的軸承打標機
- 下一篇:雙工位轉臺鐳射刻碼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