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4523.6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486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亞;和麗梅;許冰;陳聰;吳文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0R13/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燁鋆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邊梁內板 上邊梁外板 前艙 上邊梁 上下兩端 流水槽 上端 車身鈑金 零件裝配 排水性能 生銹問題 整車成本 前側板 外側部 搭接 減重 前部 腔體 感知 封閉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包括上邊梁內板和上邊梁外板,所述上邊梁內板固定于前側板前部,所述上邊梁外板固定于所述上邊梁內板外側部,所述上邊梁內板上下兩端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上下兩端固定連接,所述上邊梁內板上端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上端均沿水平方向并水平搭接,所述上邊梁內板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之間形成上下封閉的腔體,流水槽前端固定連接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能夠保證流水槽的排水性能,提高前艙感知質量和零件裝配精度,避免車身鈑金生銹問題,實現零件減重,降低整車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上邊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
背景技術
前艙上邊梁位于白車身前艙兩翼處,如圖1-3所示,現有前艙上邊梁結構一般包括前艙上邊梁外板2與前艙上邊梁內板1兩部分。上邊梁內板1匹配前輪罩11、流水槽3、前側板7和上彎梁延伸板10等零件,將前艙前輪罩11區域的零件在X方向上合成一個整體框架;上邊梁外板2匹配上邊梁內板1及側圍A柱,與上邊梁內板1形成一定腔體的縱向梁結構,于兩側加強白車身前艙同后部車身的銜接剛度,是重要的車身安全結構件。匹配前艙流水槽3,實現車身排水功能;滿足前艙流水槽3上裝飾板、翼子板、發罩鉸鏈的安裝;滿足車身前艙前輪罩11區域的剛度、強度性能,某些車型還對車身安全碰撞性能起作用?,F有車型前艙上邊梁結構存在以下缺點:前艙上邊梁X向尺寸大,零件總重量大;前艙上邊梁區域結構剛度不足,前輪罩11單邊輪跳工況下容易出現強度問題;前艙上邊梁與車身前艙流水槽3匹配存在密封要求,流水槽3排水時容易出現因密封不良而造成漏水問題;前艙上邊梁內板1和上邊梁外板2起豎直焊接邊12,豎直對焊翻邊因電泳不良或焊接邊積水問題存在生銹風險,此外,焊接邊還影響前艙流水槽3上裝飾板的安裝匹配而導致前艙感知質量差;發罩及翼子板的安裝需要額外設計安裝支架或加強板來保證裝配,零件數量多,工藝復雜且零件總重量大,零件總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保證流水槽的排水性能,提高前艙感知質量和零件裝配精度,避免車身鈑金生銹問題,實現零件減重,降低整車成本的前艙上邊梁組件。
本發明的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包括上邊梁內板和上邊梁外板,所述上邊梁內板固定于前側板前部,所述上邊梁外板固定于所述上邊梁內板外側部,所述上邊梁內板上下兩端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上下兩端固定連接,所述上邊梁內板上端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上端均沿水平方向并水平搭接,所述上邊梁內板與所述上邊梁外板之間形成上下封閉的腔體,流水槽前端固定連接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
本發明的一種前艙上邊梁組件還可以是:
所述上邊梁內板厚度大于所述上邊梁外板厚度。
所述上邊梁內板和所述上邊梁外板上均設有焊點,所述上邊梁內板通過所述焊點與所述上邊梁外板固定連接。
所述上邊梁內板上下兩端設有向外翻起的內板翻邊,所述上邊梁外板上下兩端設有向外翻起的外板翻邊,所述上邊梁內板通過所述內板翻邊和所述外板翻邊與所述上邊梁外板焊接固定。
所述上邊梁內板和所述上邊梁外板內表面上均設有筋條,所述筋條縱向設置在所述上邊梁內板和所述上邊梁外板內表面上。
所述上邊梁內板包括上內板和下內板,所述上內板位于所述下內板的上方,所述上內板與所述下內板之間形成開口,所述流水槽前端固定連接并延伸入所述開口處。
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表面設有翼子板,所述翼子板固定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表面上。
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設有翼子板安裝點,所述翼子板通過所述翼子板安裝點固定連接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
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表面設有發罩鉸鏈,所述發罩鉸鏈固定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表面上。
所述上邊梁內板上設有發罩鉸鏈安裝點,所述發罩鉸鏈通過所述發罩鉸鏈安裝點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邊梁內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452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