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泡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44233.1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71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云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小海電子產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31/00 | 分類號: | A47J31/00;A47J31/44;A47J31/46;A47J31/5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謝偉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泡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泡茶方法:自動泡茶機接收泡茶指令;自動泡茶機記錄或獲取本次泡茶次數信息、歷次泡茶時間信息、歷次泡茶溫度信息;自動泡茶機根據本次泡茶次數信息、歷次泡茶時間信息、歷次泡茶溫度信息得到本次泡茶時間信息、本次泡茶溫度信息;自動泡茶機按本次泡茶時間信息、本次泡茶溫度信息控制本次泡茶的時間及溫度。本發明可以根據之前的沖泡時間變量建立對之后沖泡水溫、浸泡時間長度的調整參數變量,形成與沖泡時間間隔交互產生的智能化沖泡參數指標,提高茶湯的品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自動泡茶領域,具體涉及自動泡茶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也深受國人的喜歡。隨著中國茶文化的傳播,也得到非常多的國外朋友的喜愛。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泡茶方式或泡茶工藝越來越不適應于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為此,現在也出現了自動泡茶機,現有的自動泡茶機存在如下缺陷:
現有自動泡茶機僅對沖泡水溫及浸泡時間進行控制,但在每次沖泡過程中,其所沖泡的次數、時間間隔等諸多因素均會對泡茶的效果造成影響,而現有的泡茶機控制過程過于簡單,導致其沖泡的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泡茶方法,本發明可以根據之前的沖泡時間變量建立對之后沖泡水溫、浸泡時間長度的調整參數變量,形成與沖泡時間間隔交互產生的智能化沖泡參數指標,提高茶湯的品質。
其技術方案如下:
自動泡茶機,包括水箱體、泡茶杯,水箱體及泡茶杯上均設有進水口、出水口,水箱體的出水口與泡茶杯的進水口之間通過進水管道相通,在進水管道上設有第二加熱元件,在泡茶杯上設有第一加熱元件;泡茶杯為導熱材料制成,位于所述第二加熱元件與泡茶杯之間的所述進水管道至少部分也為導熱材料制成,所述進水管道與所述第一加熱元件、所述第二加熱元件、所述泡茶杯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導熱接觸。
茶杯體,包括泡茶杯及第一加熱元件,泡茶杯為導熱材料制成,所述泡茶杯具有金屬管、下座,所述第一加熱元件為加熱膜,該加熱膜包裹于金屬管外側表面,下座的容水腔呈漏斗狀,下座與金屬管的下端連接。
自動泡茶機,包括座體、水箱體及前述茶杯體,水箱體安裝于所述座體上,所述茶杯體設置于座體內,水箱體與茶杯體之間通過進水管道相通。
進一步的,在所述座體上設有安裝位,所述水箱體設于該安裝位上,在水箱體與安裝位之間設有相對應的扣合裝置;水箱體的下部設有水箱出口,在安裝位上設有對接口;水箱體通過扣合裝置安裝于安裝位時,水箱出口與對接口相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熱元件設于所述泡茶杯的外側表面,所述進水管道靠近所述泡茶杯的外側表面且緊貼所述第一加熱元件。
進一步的,所述泡茶杯呈圓柱狀,所述進水管道靠近所述泡茶杯的外側表面且呈豎立狀。
進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的上緣設有側口而形成所述進水口,豎立狀的所述進水管道通過該側口與所述泡茶杯的內部相通。
進一步的,所述泡茶杯具有金屬管、下座,所述第一加熱元件為加熱膜,該加熱膜包裹于金屬管外側表面,下座的容水腔呈漏斗狀,下座與金屬管的下端連接。
進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上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元件,在所述泡茶杯內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元件。
進一步的,在所述進水管道上設有第三溫度傳感元件。
進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處還設有出水管道,該出水管道為導熱材料制成,所述出水管道與所述第一加熱元件、第二加熱元件、所述泡茶杯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導熱接觸;在所述出水管道外包裹有隔熱層。
進一步的,在所述進水管道上還設有水泵及流量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小海電子產品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小海電子產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42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