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43821.3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602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北福;聶立宏;朱根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67/00 | 分類號: | B01D67/00;B01D61/14;B01D71/30;C08K3/36;C08L2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濾膜 氣相二氧化硅 制備 致孔劑 鑄膜液 二甲基乙酰胺 二氧化硅 非連續相 高分子分離膜 親水性物質 質量百分比 不溶于水 應用要求 制備過程 過濾孔 膜材料 相分離 相容性 連通 沉淀 貫穿 | ||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分離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通過制備PVC、N,N?二甲基乙酰胺、氣相二氧化硅的質量百分比為0.1~0.16:0.78~0.86:0.03~0.07的鑄膜液制備PVC微濾膜。由于氣相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鑄膜液中的N,N?二甲基乙酰胺是親水性物質,使氣相二氧化硅在膜材料中形成一個非連續相,當非連續相較多并且能相互連通時形成貫穿膜橫截面的過濾孔。本發明的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首先提高了制得的PVC微濾膜的孔徑,且孔徑均勻,滿足微濾膜的廣泛應用要求。同時氣相二氧化硅和鑄膜液相容性很好,不會產生沉淀等相分離,制備過程簡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分離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微濾膜是指孔徑在0.1~1 μm的分子篩膜,依靠膜兩側的壓差為傳質動力進行篩分截留,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生物技術等領域。微濾膜依照成膜材料分為無機微濾膜和高分子微濾膜,高分子微濾膜主要指聚氯乙烯(PVC)微濾膜、聚偏氯乙烯(PVDF)微濾膜、聚丙烯(PP)微濾膜、聚砜(PSF)微濾膜,制備高分子微濾膜的方法主要有溶出法、熱致相法、拉伸成孔法、浸涂法及相轉化法等,其中由于相轉化法操作簡便、成膜效果好,應用最多。在相轉化法中,為改善膜的結構和性能,提高孔徑結構,需在鑄膜液中加入致孔劑。常用致孔劑有氯化鋰、磷酸,聚乙烯吡絡烷酮等,主要原理在于氯化鋰、磷酸、聚乙烯吡絡烷酮等具有親水作用,可以促進有機溶劑在水中的溶解,提高膜的孔隙度。但是由這些致孔劑形成的膜孔徑較小且致密,所得微濾膜的孔徑接近或處于超微濾膜/超濾膜的孔徑范圍內,限制了微濾膜的應用。中國專利CN102806020A,公布日2012年12月5日,專利名稱一種高通量管式微濾膜的制備方法,公開了利用聚偏氯乙烯、致孔劑、添加劑和溶劑混合制備鑄膜液通過相轉化法制備微濾膜的方法,其中所用致孔劑為聚乙烯吡絡烷酮、 聚乙二醇、丙酮、乙醇、乙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具有良好的親水性,所得微濾膜的孔徑較小,無法滿足廣泛應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氯化鋰、磷酸、聚乙烯吡絡烷酮等作為致孔劑制備的微濾膜的孔徑致密,限制了微濾膜的廣泛應用,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采用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的PVC微濾膜的孔徑均勻,且相對現有致孔劑的孔徑疏松且大,滿足微濾膜的應用要求。
本發明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氣相二氧化硅作為致孔劑制備PVC微濾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PVC粉末50~70 ℃加熱干燥,干燥時間24 h,然后取出置于干燥皿中備用;
(2)向N,N-二甲基乙酰胺中添加干燥后的PVC粉末、氣相二氧化硅,制備鑄膜液;
(3)將鑄膜液攪拌至PVC、氣相二氧化硅完全溶解,得均相化的鑄膜液;
(4)將均相化的鑄膜液冷卻至50~70 ℃;
(5)對冷卻后的鑄膜液脫泡處理,將脫泡后的鑄膜液刮成均勻的液膜,然后置于凝固浴中制得PVC微濾膜。
氣相二氧化硅不溶于水,鑄膜液中的N,N-二甲基乙酰胺是親水性物質,這樣使氣相二氧化硅在處于凝固浴中的膜材料中形成一個非連續相,當非連續相較多并且能相互連通時形成貫穿膜橫截面的過濾孔。同時大分子微粒與高分子聚合物PVC互不相溶,隔斷了聚合物的鏈接,使得鑄膜液的均相液膜從連續相變為非連續相,從而提高微濾膜的孔徑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382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控制方法、共享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自動放空氣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