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中高檔電機組件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1241775.3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87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曹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凱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24 | 分類號: | H02K1/24;H02K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lián)瑞聯(lián)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張清彥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高檔 電機 組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高檔電機組件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無刷電機成為在模型領域里快速發(fā)展的一種動力,由于產量和價格的原因,過去幾年無刷電機多使用在中高檔航空模型中,現在由于機械加工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無刷電機的生產成本下降許多,目前它正進入模型領域的各個層面,從電動遙控車到電動遙控船再到電動模型飛機,無處不在;無刷電機優(yōu)點:無電刷、低干擾,噪音低,運轉順暢,壽命長,低維護成本;
但是目前的市場上現有的無刷電機漏磁嚴重,電機的性能收到嚴重限制,目前的無刷電機已具有噪音小、磁場分布均勻、電磁震動小的優(yōu)點,但是部分無刷電機在漏磁措施保護不當,影響的電機的性能,該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高檔電機組件結構,通過控制轉子的每一個磁極磁鐵的有效寬度K與極靴的兩個軸向邊緣的距離L,減少了漏磁量,提高了無刷電機的性能,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中高檔電機組件結構,包括轉軸、定子鐵芯和轉子鐵芯,所述轉軸的外部依次套接有第一平衡環(huán)、轉子鐵芯和第二平衡環(huán);所述轉子鐵芯的外部套接有定子鐵芯,在定子鐵芯的內側分別設有六個定子鐵芯極,所述每個定子鐵芯極的兩端都有一個極靴,在每個定子鐵芯極上面套有一個環(huán)形線圈繞組;
所述轉子鐵芯的中間安裝有主轉軸,在主轉軸的外側按照順時針分別設有第一磁極、第二磁極、第三磁極、第四磁極、第五磁極、第六磁極、第七磁極、第八磁極、第九磁極、第十磁極、第十一磁極和第十二磁極;所述第一磁極、第二磁極和第十二磁極構成第一組磁極;所述第二磁極、第三磁極、第四磁極構成第二組磁極;所述第四磁極、第五磁極、第六磁極構成第三組磁極;所述第六磁極、第七磁極、第八磁極構成第四組磁極;所述第八磁極、第九磁極、第十磁極構成第五組磁極;所述第十磁極、第十一磁極和第十二磁極構成第六組磁極;
所述第一到第六組磁極中間按照逆時針順序分別設有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第三磁鐵和第四磁鐵、第五磁鐵和第六磁鐵、第七磁鐵和第八磁鐵、第九磁鐵和第十磁鐵、第十一磁鐵和第十二磁鐵。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子鐵芯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平衡環(huán)和第二平衡環(huán),且轉軸在第一平衡環(huán)、轉子鐵芯和第二平衡環(huán)的圓環(huán)中間的位置。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軸在所述第一平衡環(huán)、轉子鐵芯和第二平衡環(huán)圓環(huán)中間的位置。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極靴的兩個軸向邊緣的距離為L,相鄰的兩個極靴之間的間隔為D,且間隔D是氣隙徑向厚度的3.2倍,所述極靴的兩個軸向邊緣的距離L是相鄰的兩個極靴之間的間隔D的4至5倍。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磁鐵和所述第二磁鐵是一組對稱磁鐵,外部由所述第十二磁極、第一磁極、第二磁極構成的第一組磁極環(huán)繞。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磁極到所述第十二磁極的磁鐵有效寬度都是K,且K是所述極靴的兩個軸向邊緣距離L的0.9至1.1倍。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線圈繞組為集中式繞組。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沿轉子鐵芯的磁鐵能作為相鄰兩個磁極的共用磁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中高檔電機組件結構,采用均勻安置磁鐵和磁極的方式,有效的實現噪音小、磁場分布均勻、電磁震動小的功能,另外,該發(fā)明轉子的每一個磁極的磁鐵的有效寬度K與極靴的兩個軸向邊緣的距離L基本相等,即凸極的磁通量大多都穿過了轉子的磁鐵,因此減少了漏磁量,提高了無刷電機的性能,解決了現有的電機漏磁、磁保護不當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所示轉子鐵芯及其磁鐵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定子鐵芯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凱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凱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177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轉子組件和具有其的直流電機
- 下一篇:單相永磁無刷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