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1395.X | 申請日: | 2016-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53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許興勝;黎星云;秦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L33/06 | 分類號: | H01L33/06;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過 量子 共振 能量 轉移 制備 光子 方法 | ||
1.一種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步驟1:準備一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
步驟2:在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上生長金屬層;
步驟3:在金屬層淀積一層SiO2,利用光刻刻蝕去除部分SiO2,刻蝕暴露部分至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的N型接觸層,在外延片的一側形成臺面;
步驟4:在SiO2層上光刻制作光子晶體結構;
步驟5:用SiO2層作為掩膜層刻蝕小孔部分直至量子阱有源層,用腐蝕液去除SiO2層;
步驟6:在金屬層選擇沒有光子晶體圖形部分制作P電極;
步驟7:在步驟3中刻蝕出的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的臺面N型接觸層上制作N電極;
步驟8:在步驟5制出的外延片光子晶體表面引入一層低濃度量子點,完成器件的制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阱為各個波長量子阱,包括GaN基、GaAs基或GaInP基量子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點包括可見光波段的CdSe膠體量子點和近紅外波段的PbSe,PbS膠體量子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上生長金屬層,金屬層采用的不透明金屬材料,包括Al-Ni合金、金或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Ⅲ-Ⅴ族化合物量子阱外延片包括Ⅲ-Ⅴ族化合物發光二極管外延片和Ⅲ-Ⅴ族化合物激光器外延片,其:
所述Ⅲ-Ⅴ族化合物發光二極管外延片從下至上依次包括襯底基片、GaN緩沖層、N型GaN接觸層、GaN量子阱有源層和P型GaN接觸層;
所述Ⅲ-Ⅴ族化合物激光器外延片從下至上依次包括襯底基片、GaAs緩沖層、N型GaAs接觸層、AlGaAs/GaAs量子阱有源層和P型GaAs接觸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層類型包括上面N形,下面P形以及上面P形,下面N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iO2層上光刻制作的光子晶體結構,其中光子晶體的晶格常數為0.2-20微米,光子晶體空氣孔的半徑大小為<0.5倍的晶格常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iO2層上光刻制作的光子晶體結構,光子晶體結構的光刻制備方法包括電子束曝光、掩膜版紫外光刻或激光直寫無掩膜光刻;光子晶體的刻蝕方法包括干法刻蝕和濕法刻蝕;光子晶體小孔深度直至量子阱有源層。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外延片光子晶體表面引入一層低濃度量子點,量子點引入方法包括旋涂法、拖拉法或點滴法。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過量子阱和量子點共振能量轉移制備單光子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單光子源工作方式是通過P、N電極注入電流激發Ⅲ-Ⅴ族量子阱能量轉移泵浦單個量子點發光,采用Hanbury-Brown-Twiss(HBT)光路驗證單光子性;當量子點和量子阱接觸時,實現共振能量轉移的單光子源,從而實現電注入的量子點單光子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139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