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與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40022.0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5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儉;劉辰光;譚久彬;劉妍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24 | 分類號: | 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23109 | 代理人: | 宋詩非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口徑 自由 曲面 樣品 表面 輪廓 差動 測量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明模塊、第一探測模塊和第二探測模塊:
所述的照明模塊按照照明光傳播方向依次為:激光器(1)、準直鏡(2)、光闌(3)、PBS一(4)、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掃描透鏡(7)和三維微位移載物臺(9);
所述的第一探測模塊按照信號光傳播方向依次為:掃描透鏡(7)、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PBS一(4)、濾光片(10)、PBS二(11)、收集透鏡一(12)、多模光纖一(13)和PMT一(14);
所述的第二探測模塊按照信號光傳播方向依次為:掃描透鏡(7)、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PBS一(4)、濾光片(10)、PBS二(11)、收集透鏡二(15)、多模光纖二(16)和PMT二(17);
所述照明模塊、第一探測模塊和第二探測模塊共同一套PBS一(4)、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和掃描透鏡(7);
所述激光器(1)發出的激光經所述準直鏡(2)后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經所述光闌(3)入射至所述PBS一(4),由PBS一(4)透射的激光經所述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反射至所述掃描透鏡(7),掃描透鏡(7)將激光聚焦至待測樣品(8)形成聚焦光斑,所述待測樣品(8)置于三維微位移載物臺(9)上;
所述待測樣品(8)表面激發出的熒光依次經過掃描透鏡(7)、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和PBS一(4)反射后,經濾光片(10)透射,透射光被PBS二(11)分為兩束光,一束光經過收集透鏡一(12)和多模光纖一(13)后,被PMT一(14)收集;另一束光經過收集透鏡二(15)和多模光纖二(16)后,被PMT二(17)收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掃描透鏡(7)的數值孔徑小于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掃描透鏡(7)具有50mm×50mm的視場,Z方向最大測量范圍為1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器(1)發射波長為532nm,激光器(1)發出的激光經過掃描透鏡(7)后光功率大于0W且小于0.8W。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雙振鏡系統,所述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的尺寸大于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上光斑直徑的2倍。
6.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大口徑自由曲面樣品表面輪廓差動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模光纖一(13)位于收集透鏡(12)焦面之后,多模光纖二(16)位于收集透鏡二(15)焦面之前,且多模光纖一(13)與收集透鏡(12)焦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多模光纖二(16)與收集透鏡二(15)焦面之間的距離。
7.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的表面輪廓差動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在待測樣品(8)表面鍍一層熒光物質;
步驟b、激光器(1)發出的激光經所述準直鏡(2)后形成平行光,平行光經所述光闌(3)入射至所述PBS一(4),由PBS一(4)透射的激光經所述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一(5)、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高速數字掃描振鏡二(6)反射至所述掃描透鏡(7),由掃描透鏡(7)將激光聚焦至待測樣品(8)的表面,并形成聚焦光斑,所述待測樣品(8)置于三維微位移載物臺(9)上;
步驟c、待測樣品(8)上的聚焦光斑激發表面熒光物質,其激發出的散射光透過收集透鏡一(12)和收集透鏡二(15)收集,而后經由多模光纖一(13)和多模光纖二(16)濾除雜散光,再經由PMT一(14)和PMT二(17)收集信號,對PMT一(14)和PMT二(17)產生的兩路信號進行差分運算得到差動響應曲線,通過差動響應曲線零點來確定待測樣品(8)的表面位置;
步驟d、使三維微位移載物臺(9)帶動待測樣品(8)三維移動掃描,重復步驟c,得到待測樣品(8)在不同掃描位置的表面位置,形成三維掃描成像,完成樣品的表面輪廓測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之后還包括:
步驟e、清洗鍍膜樣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002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