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履帶車輛液力減速器試驗的試驗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40002.3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28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秦緒情;徐鳴;望運虎;宋振川;李慧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5B11/00 | 分類號: | F15B11/00;F15B1/26;F15B19/00;F15B21/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10007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緩速器 試驗 液力減速器 履帶車輛 出口閥安裝 入口控制閥 承載功能 關閉功能 潤滑功能 臺架試驗 壓力油箱 專用試驗 上箱體 下箱體 散熱 底殼 供油 回油 進油 油箱 測試 支撐 | ||
1.一種用于履帶車輛液力緩速器試驗的試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試驗站包括上箱體(1)和下箱體(2);
所述下箱體(2)通過隔板(11)一分為二,一處為壓力油箱,一處為底殼油箱;壓力油箱與底殼油箱之間通過補油油路(14)連接,通過泵吸底殼油箱的油,向壓力油箱補油;
其中,所述壓力油箱連接上箱體(1),連接處由壓力油箱上板(9)以及上箱體下板隔開,壓力油箱上板(9)處設有第一緩速器進油口(8)和第一緩速器回油口(10);所述上箱體(1)設置于所述壓力油箱正上方,其上箱體下板與所述壓力油箱上板(9)貼合,其上箱體下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緩速器進油口(8)對接的第二緩速器進油口(16)以及與第一緩速器回油口(10)對接的第二緩速器回油口(17);
所述第二緩速器進油口(16)由上箱體(1)內設的緩速器入口控制閥控制開關,以控制緩速器的油進入;所述第二緩速器回油口(17)由上箱體(1)內設的緩速器出口控制閥(19)控制開關,以控制緩速器的油流出;
同時,所述壓力油箱上還設有壓力油箱氣體定壓閥(6)及壓力油箱液體定壓閥(7);壓力油箱還通過一個泵另外吸取油分別供緩速器潤滑、緩速器入口控制閥控制以及緩速器出口控制閥控制使用;該情況下,泵吸取壓力油箱的油,經過壓力油箱液體定壓閥(7),壓力油箱液體定壓閥(7)溢流的油回壓力油箱,壓力油箱液體定壓閥(7)出口經過供油油路(15)連接上箱體供油路入口(22);供油路入口(22)的油,在上箱體(1)內部成三處使用:一路潤滑用油路(20)用于潤滑液力緩速器(18)的旋轉軸承、一路緩速器入口控制閥油路(23)控制緩速器入口控制閥、一路緩速器出口控制閥油路(21)控制緩速器出口控制閥(19);
其中,所述液力緩速器(18)在不制動時,旋轉軸承需要潤滑用油路(20)的潤滑;制動時,需要緩速器入口控制閥油路(23)工作推開緩速器入口控制閥,使得第一緩速器進油口(8)、第二緩速器進油口(16)油路供油,通過緩速器出口控制閥油路(21)控制緩速器出口控制閥(19),由緩速器出口控制閥(19)控制制動扭矩,然后油經第二緩速器回油口(17)、第一緩速器回油口(10)油路回壓力油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帶車輛液力緩速器試驗的試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速器進油口(8)下端管路延伸至壓力油箱的液面以下,以防止壓力油箱的氣體通過該管路,該管路與壓力油箱上板(9)采取焊接方式固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帶車輛液力緩速器試驗的試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速器進油口(8)與第二緩速器進油口(16)對應的進油油路以及第一緩速器回油口(10)與第二緩速器回油口(17)對應的出油油路各自在壓力油箱上板(9)和上箱體下板處通過O形圈密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帶車輛液力緩速器試驗的試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油箱上還設有外界氣源入口(5),其壓力來源于外接氣源的壓力,在外接氣源的壓力驅動下,壓力油箱的油被吸進散熱器(12),然后經由散熱器油路(13)又回到底殼油箱,從而實現散熱功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帶車輛液力緩速器試驗的試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1)與下箱體(2)之間通過連接螺栓(3)連接,由定位銷(4)定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未經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4000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