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電機廢熱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9498.2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04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少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金之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G5/04 | 分類號: | F02G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40000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路 換熱組件 水換熱器 發電機 保溫水箱 回收系統 發電機廢熱 溫度傳感器 水冷管路 控制器 出水段 電磁閥 輸送泵 散熱 換熱 串聯 第一電磁閥 廢氣余熱 散熱水箱 信號控制 預定指令 回水段 水冷管 回收 維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電機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保溫水箱、氣?水換熱組件、水?水換熱組件及控制器,其中,氣?水換熱組件包括設置于保溫水箱中的氣?水換熱器,氣?水換熱器用于回收發電機廢氣余熱;水?水換熱組件包括發電機水冷管路以及并聯在發電機水冷管路的回水段和出水段之間的換熱支路及散熱支路,換熱支路包括串聯的第一電磁閥及水?水換熱器,水?水換熱器設置于保溫水箱中,散熱支路包括串聯的第二電磁閥及散熱水箱,發電機水冷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且其出水段上設置有第一輸送泵;控制器用于根據溫度傳感器的信號控制第一輸送泵、及第一、第二電磁閥按照預定指令動作;上述回收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的都是常見設備,便于維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電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電機廢熱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的各種燃氣燃油發動機(動力)的熱效率大都在30%~40%,也就是說發動機燃料能量除少部分用于做功,產生動力以外,其余的大部分都變為熱能,散失到大氣中,浪費掉了。
為此,各國都研發了各種類型的余熱回收裝置,由于發動機通常應用于汽車領域,導致其具有移動的特殊性,尚無好的余熱回收利用方案,因此,目前的余熱回收系統主要集中在發電機動力領域。發電機領域的余熱熱回收,國外已有應用,技術也日漸成熟,但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各行業少有應用,有的企業引進了國外的系統,使用效果大都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外系統,不適應國情,不僅設備價格高、維護相對復雜,對維保人員的素質要求也相應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回收利用系統,使其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維護,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電機廢熱回收系統,以達到使其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維護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電機廢熱回收系統,包括:
保溫水箱;
氣-水換熱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保溫水箱中的氣-水換熱器,所述氣-水換熱器的進氣口與發電機的排氣管連接,出氣口延伸至所述保溫水箱外;
水-水換熱組件,包括發電機水冷管路以及并聯在所述發電機水冷管路的回水段和出水段之間的換熱支路以及散熱支路,所述換熱支路包括第一電磁閥及與所述第一電磁閥串聯的水-水換熱器,所述水-水換熱器設置于所述保溫水箱中,所述散熱支路包括第二電磁閥以及與所述第二電磁閥串聯的散熱水箱,所述發電機水冷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且所述發電機水冷管路的出水段上設置有第一輸送泵;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所述溫度傳感器的信號控制所述第一輸送泵、第一電磁閥以及第二電磁閥按照預定指令動作
優選地,還包括回收組件,所述回收組件包括出水管、回水管、送水管以及蓄水罐,所述蓄水罐通過所述出水管以及所述回水管與所述保溫水箱連接形成熱水回路,所述出水管上設置有第二輸送泵,所述送水管一端與所述蓄水罐連接且所述送水管上設置有控制閥。
優選地,所述保溫水箱以及所述蓄水罐的外部均包覆有保溫層。
優選地,所述保溫水箱上設置有補水管。
優選地,所述補水管上設置有軟水器。
優選地,所述保溫水箱上設置有夾層,所述夾層內設置有與所述保溫水箱連通的排氣管以及溢流管,所述排氣管上設置有安全閥,所述溢流管上設置有溢流閥,且所述安全閥與所述溢流閥均與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安全閥或所述溢流閥的信號報警。
優選地,所述保溫水箱底部還設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設置有排污閥。
優選地,所述氣-水換熱器傾斜設置,且所述氣-水換熱器的進氣口低于出氣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金之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金之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94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