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及其合成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6657.3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17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昌軒;陳志偉;李林剛;王衛軍;薛震;王亞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萊特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71/04 | 分類號: | C07D471/04;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11438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闞梓瑄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主體材料 新型雙極性 烷基 發光器件 空穴輸運 鹵素原子 碳原子數 烷氧基團 氰基團 芳基 共軛 雜環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合成 發光效率 平衡電子 平衡基團 雙極性 輸運 制備 應用 引入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所述的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的結構式為:,其中,Q1為H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為1?12的烷基、芳基、共軛雜環、烷氧基團或氰基團中的任意一種;Q2為H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為1?12的烷基、芳基、共軛雜環、烷氧基團或氰基團中的任意一種。本發明還提供了該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制備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應用。合成方法簡單,得到的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兼具1,10?菲啰啉結構和三亞苯結構的特性,通過引入再平衡基團,可以再平衡電子輸運速率與空穴輸運,應用到發光器件中能提高空穴輸運速率,進而提高發光器件的發光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發光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及其合成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EL)是由電能激發有機材料而發光的現象。1987年柯達公司的鄧青云博士首先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原理制造出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器與傳統顯示器相比具有驅動電壓低、發光亮度強、效率高、響應速度快、廣視角、以及制作可撓曲顯示面板等優點而倍受矚目,是繼液晶顯示器和等離子顯示器的下一代顯示器。目前,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壽命和使用效率不能達到實際應用的要求,制約其發展。發光材料標桿CBP也存在電流效率低的缺陷。
中國專利201510109803.5公開了一種用菲啰啉與二苯胺進行反應得到的有機半導體發光材料,該材料的最大發光波長在藍光范圍,具有防止結晶的作用,但其電流效率有限。
1,10-菲啰啉結構,是典型的缺電子基團,具有良好的電子輸運能力,而三亞苯結構是中等的富電子基團,具有空穴阻擋的能力,并且由于1,10-菲啰啉和三亞苯基團是剛性平面結構,基團運動困難,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的玻璃態轉變溫度(Tg),有助于材料熱穩定性的提高,在有機電致發光(EL)器件中有著廣泛應用。但是,仍存在電流效率低,電壓較高等問題,此類材料的效率并不高。在現有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單一的包含1,10-菲啰啉結構或三亞苯結構的化合物其電子輸運速率和空穴輸運速率是不平衡的,導致發光器件中載流子整體傳輸速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具有較高的電流效率,同時提供該發光主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其在發光器件中的應用。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其結構式如下所示:
,
其中,Q1為H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為1-12的烷基、芳基、共軛雜環、烷氧基團或氰基團中的任意一種;Q2為H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為1-12的烷基、芳基、共軛雜環、烷氧基團或氰基團中的任意一種。
優選地,Q1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共軛雜環、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種;Q2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共軛雜環、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種。
優選地,所述共軛雜環為、。
更優選地,Q1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種;Q2為H原子、甲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種。
更優選地,Q1為H原子、F原子、甲氧基中的任意一種;Q2為H原子、甲基、、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新型雙極性發光主體材料結構式為下述結構式中任意一種:
、、
化合物V1 化合物V2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萊特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萊特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665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的控制方法、裝置和汽車
- 下一篇:一種超疏水玻璃表面處理劑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