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5899.0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01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顧正華;潘海靜;李云;丁昊;范子武;廖軼鵬;周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閉環 河道 水環境 治理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包括:擋水墻(3)、溢流墻(4)、動力泵(7)、進水管(8)、流量控制閥(9)、出水管(10)、太陽能電池板(12)、風力發電機(13)、輸電線(14)、配電單元(15)、自備電源(16)、可移動清淤泵(18)和清淤管道(19);在進水河段(1)和出水河段(2)之間分別設置擋水墻(3)和溢流墻(4),兩者之間形成凈化池(5);在進水河段(1)上設有進水管(8),進水管(8)連接動力泵(7),并經過流量控制閥(9)與出水管(10)相連,出水管(10)跨過擋水墻(3)進入凈化池(5);凈化池(5)的水溢流進入出水河段(2);凈化池(5)底部的淤泥及其他污染物通過可移動清淤泵(18)定期清理,利用清淤管道(19)排出;太陽能電池板(12)和風力發電機(13)布置在泵站房屋面(11)上,太陽能電池板(12)、風力發電機(13)和自備電源(16)通過輸電線(14)經過配電單元(15)與動力泵(7)和可移動清淤泵(18)相連;
當需要進行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時,擋水墻(3)和溢流墻(4)完全支起,形成凈化池(5),進水河段(1)中的水在動力泵(7)所提供的動力作用下,經過進水管(8)和出水管(10)后進行生態凈化,當凈化池(5)的水位超出溢流墻(4)的頂高程后,形成堰流并溢入出水河段(2)中,使得河流的流動性得到增強,河流的溶解氧量和水環境容量得到提高;同時,河流中的部分污染物質在凈化池(5)中沉淀下來,通過可移動清淤泵(18)定期清淤,并利用清淤管道(19)排出,達到去除污染物質的目的,從而提升河流的水質;當河流水質改善到一定程度后,完全放下擋水墻(3)和溢流墻(4),恢復原河流,避免對河流生態系統和航運造成大的影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閉環河道與生態浮床的組合模式,在凈化池(5)中設置若干個生態浮床(17),其中的水經過凈化后再溢流進入出水河段(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閉環河道與濕地的組合模式,出水管(10)在通入凈化池(5)之前,先將水排入一個或多個的濕地(33),通過濕地(33)凈化后的水體再進入凈化池(5)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的進水管(8)、部分所述的出水管(10)、流量控制閥(9)、動力泵(7)和配電單元(15)布置在泵站房(6)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水墻(3)和溢流墻(4)采用橡膠壩、臥倒門、疊梁門或河道上已有的節制閘;完全支起的擋水墻(3)高于完全支起的溢流墻(4);所述的凈化池(5)隨著擋水墻(3)和溢流墻(4)的完全支起而形成,隨著擋水墻(3)和溢流墻(4)的完全放下而消失。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移動清淤泵(18)放置在凈化池(5)里,并由太陽能電池板(12)、風力發電機(13)和自備電源(16)通過配電單元(15)進行切換供電,達到定期清淤的目的。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水管(10)射出的水體可以與空氣進行充分接觸、曝氣,從而揮發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質,并大幅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河段的水流流量由流量控制閥(9)控制,動力泵(7)和可移動清淤泵(18)的電力由太陽能電池板(12)、風力發電機(13)和自備電源(16)在配電單元(15)的控制下互補提供。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閉環河道水環境治理系統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水管(10)射出的水體經過生態浮床(17)、濕地(33)或者其他類型的水凈化處理設施及其組合凈化后,經過凈化池(5)流入出水河段(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589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