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通信終端以及無線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4597.1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70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3 |
| 發明(設計)人: | 橫山大記;作田健二;小川陽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4/80 | 分類號: | H04W4/80;H04W24/02;H04W76/11;H04W76/14;G06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鄧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通信 終端 以及 系統 | ||
無線通信終端以及無線通信系統。能夠以近距離無線通信為觸發而適當進行無線通信終端和無線通信裝置的無線連接。無線通信終端具有:識別信息取得部,通過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近距離無線通信取得無線通信裝置的網絡內識別信息;連接判定部,向預先連接的外部接入點無線發送網絡內識別信息,在接收到與網絡內識別信息的發送對應的響應時,根據接收到的響應,判定與網絡內識別信息對應的無線通信裝置是否在經由外部接入點的網絡上;連接選擇部,其根據判定的結果,選擇是不經由外部接入點而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還是經由外部接入點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和通信控制部,其通過選擇的無線連接進行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無線通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終端以及無線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NFC(Near Field radio Communication)等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正在普及。通信速度慢的近距離無線通信例如用于取得經由通信速度快的無線LAN等無線通信網絡將便攜式通信終端連接到打印機等的信息。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5865號公報
但是,如果在打印機等無線通信裝置與接入點的無線通信網絡連接的狀態下以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近距離無線通信作為觸發、不經由接入點而使便攜式無線通信終端自動與該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則盡管打印機正在與無線通信網絡連接,也會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重新建立不經由接入點的無線連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以近距離無線通信為觸發而適當地進行無線通信終端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無線連接的技術。
(1)用于達成上述目的的無線通信終端具有:識別信息取得部,其通過與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近距離無線通信取得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網絡內識別信息;連接判定部,其向預先連接的外部接入點無線發送所述網絡內識別信息,在接收到與所述網絡內識別信息的發送對應的響應時,根據所述接收到的響應,判定與所述網絡內識別信息對應的無線通信裝置是否在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的網絡上;連接選擇部,其根據所述判定的結果,選擇是不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而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還是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以及通信控制部,其通過所述選擇的無線連接進行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之間的無線通信。
根據本發明,即使在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的情況,由于在判定是否能夠經由接入點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之后選擇是否不經由接入點而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因此,能夠適當地建立與不經由接入點的無線通信裝置的無線連接。
(2)即使接入點與無線通信終端能夠連接,在接入點上沒有連接有無線通信裝置的情況下,便攜式無線通信終端無法經由接入點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因此,在達成上述目的的無線通信終端中,也可以是:所述識別信息取得部通過所述近距離無線通信取得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邏輯地址和第一物理地址作為所述網絡內識別信息,所述連接判定部通過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的無線通信取得與所述邏輯地址對應的第二物理地址,對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進行對照,在所述第一物理地址與所述第二物理地址一致的情況下,判定為能夠經由所述接入點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在無法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的情況下,所述連接選擇部選擇不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而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
通過采用該結構,能夠正確判定是否能夠經由接入點與無線通信裝置進行連接。
(3)在達成上述目的的無線通信終端中,也可以是:所述識別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所述網絡內識別信息以及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網絡識別信息,在無法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而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連接的情況下,所述連接選擇部選擇不經由所述外部接入點而使用所述網絡識別信息與所述無線通信裝置的網絡進行無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未經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45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