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變速器沖壓型換擋系統的互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33991.3 | 申請日: | 2016-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11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V·N·庫巴赫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伊頓智能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63/30 | 分類號: | F16H63/30;F16H63/32;F16H63/34;F16H63/36;F16H63/40;F16H6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萬柳軍;吳鵬 |
| 地址: | 愛爾蘭***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變速器 沖壓 換擋 系統 互鎖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變速器沖壓型換擋系統的互鎖系統,所述換擋系統包括撥叉軸組件、第一/第二換擋撥叉、第三/第四換擋撥叉、第五/第六換擋撥叉和倒擋換擋撥叉。所述撥叉軸組件包括第一撥叉軸、第二撥叉軸、第三撥叉軸和第四撥叉軸。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撥叉軸由沖壓金屬形成。第一/第二換擋撥叉由第一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一和第二擋。所述第三/第四換擋撥叉由第二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三和第四擋。所述第五/第六換擋撥叉由第三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五和第六擋。所述倒擋換擋撥叉由第四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倒擋。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申請日為2015年12月29日的印度臨時申請No.4315/DEL/2015、申請日為2016年2月24日的美國臨時申請No.62/299,118和申請日為2016年3月3日的美國臨時申請No.62/302,964的權益。上述申請的內容通過引用而結合在本文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地涉及與變速器的沖壓型換擋(stamped shift)系統有關的各種特征。
背景技術
變速器換擋組件允許車輛操作者在車輛操作期間選擇性地改變傳動比。手動換擋組件可以設置為允許車輛操作者確定何時開始換擋動作。通常,設置有很多傳動比以向使用者提供在使用期間供選擇的變化的多個速度。手動變速器一般包括能在多個換擋位置(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之間移動的換擋手柄。另外,設置有允許使用者選擇倒擋的倒擋位置。通常,這種變速器包括換擋撥叉軸,所述換擋撥叉軸包括圓柱形的軸或桿,所述圓柱形的軸或桿連接與相應的擋位/擋相關聯的各個撥叉。在很多示例中,這種桿的布置占據變速器內的大量空間。希望提供一種允許有效換擋、在變速器內占據較小空間并且成本效率高的換擋組件。
這里提供的背景描述用于大體呈現本發明的來龍去脈的目的。就本背景技術部分所描述的程度而言,目前指定的發明人的工作以及本說明的不等于在提交申請時的現有技術的各方面既不明確地也不暗示地被認為是相對于本發明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一種用于變速器的換擋系統包括撥叉軸組件、第一/第二換擋撥叉、第三/第四換擋撥叉、第五/第六換擋撥叉和倒擋換擋撥叉。所述撥叉軸組件包括第一撥叉軸、第二撥叉軸、第三撥叉軸和第四撥叉軸。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撥叉軸由沖壓金屬形成。所述第一/第二換擋撥叉由第一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一和第二擋。所述第三/第四換擋撥叉由第二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三和第四擋。所述第五/第六換擋撥叉由第三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第五和第六擋。所述倒擋換擋撥叉由第四撥叉軸支承并且配置成選擇倒擋。
根據另外的特征,所述換擋系統包括換擋指形件、換擋柱塞組件和互鎖塊。所述換擋指形件、換擋柱塞組件和互鎖塊配合成一次允許所述撥叉軸組件的僅一個撥叉軸移動。所述換擋柱塞組件包括換擋指形件套圈,所述換擋指形件套圈至少部分地接納換擋柱塞。所述換擋指形件套圈限定有接納第一偏壓元件和第二偏壓元件的腔室。所述第一和第二偏壓元件在所述換擋柱塞上提供步進的偏壓。所述互鎖塊由成形金屬制成。所述互鎖塊包括限定有盲孔的柱塞接納部,所述盲孔配置成接納所述換擋柱塞而使得所述換擋指形件被引導至所述互鎖塊的所述柱塞接納部中。所述互鎖塊限定有配置成接納換擋指形件的長形槽。所述第一撥叉軸限定有第一撥叉軸槽。所述第二撥叉軸限定有第二撥叉軸槽。所述第三撥叉軸限定有第三撥叉軸槽。所述第四撥叉軸限定有第四撥叉軸槽。所述換擋指形件配置成使所述互鎖塊從來自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撥叉軸槽中的一者的第一槽滑動到來自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撥叉軸槽中的另一者的第二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伊頓智能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伊頓智能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3399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二芳基庚烷類化合物
- 下一篇:一種重組蝎神經毒素LqhIT2蛋白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