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29487.6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52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紅;薛承文;謝斌;羅道玉;蒲麗萍;高涵;麻慧博;池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7/00 | 分類號: | E21B47/00;E21B47/06;E21B47/07;E21B49/00;E21B43/116;E21B3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吳貴明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層 兩層 完井 封隔器 分層監測 作業油管 射孔槍 井內 托筒 參數測量裝置 油氣田開采 油管連接 油管外壁 井套管 有效地 單井 兩套 內壁 射孔 外壁 油管 正對 座封 連通 鉆井 測量 上層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的步驟包括:鉆井;在井內下入作業油管,作業油管連接有射孔槍;通過射孔槍在正對兩層主氣層的所在位置處射孔,使兩層主氣層與井連通;提出作業油管和射孔槍;在井內下入完井油管,完井油管連接有兩個工作托筒及兩個封隔器,兩個工作托筒的外壁上設置有分別與兩層主氣層相對應的兩套參數測量裝置,一個封隔器位于兩層主氣層之間,另一個封隔器位于處于上層的主氣層的上方;同時使兩個封隔器座封在井套管內壁與完井油管外壁之間。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具有兩層主氣層的油氣田開采時不能實現單井同時測量兩層主氣層內的參數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開采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
背景技術
為確保儲氣庫長期、安全、平穩、高效運行,需要設計專門的儲層監測井,用來長期、連續、實時監測氣庫儲層的溫度、壓力、介質運移動態等參數。考慮到有些氣庫有兩個互不聯通的主力氣層,區域面積跨度大,且各儲層需要單獨監測。為確保氣庫全面監測效果,若采用單井監測單層方式,每層均需要至少布設4口監測井;若能采用單井分層獨立監測兩層技術,則能減少一半的投資費用。
在監測工藝上,目前國內氣田開發過程中對儲層的參數測取都是通過在氣井中下入測試儀器進行臨時性或階段性資料錄取,測試數據不連續、不完整,且測試作業通常要求氣井關井或停產;也有隨氣井完井油管下入的永久性監測儀器,但主要用于單個儲層的短期監測及資料錄取,無法實現兩層獨立監測、互不干擾參數錄取。
對于儲氣庫項目,由于國內儲氣庫建設起步晚,技術配套不完善,還沒有形成針對具有兩層主氣層的儲氣庫復雜構造溫度壓力連續、實時、分層、獨立監測完善的完井方法及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具有兩層主氣層的油氣田開采時不能實現單井同時測量兩層主氣層內的參數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分層監測的完井方法的步驟包括:鉆井;在井內下入作業油管,作業油管連接有射孔槍;通過射孔槍在正對兩層主氣層的所在位置處射孔,使兩層主氣層與井連通;提出作業油管和射孔槍;在井內下入完井油管,完井油管連接有兩個工作托筒及兩個封隔器,兩個工作托筒的外壁上設置有分別與兩層主氣層相對應的兩套參數測量裝置,一個封隔器位于兩層主氣層之間,另一個封隔器位于處于上層的主氣層的上方;同時使兩個封隔器密封在井套管內壁與完井油管外壁之間。
進一步地,通過打壓步驟使兩個封隔器密封在井套管內壁與完井油管的外壁之間。
進一步地,打壓步驟采用階梯式打壓。
進一步地,打壓步驟之前還要在完井油管內設置堵塞器。
進一步地,各套參數測量裝置均包括測壓設備,各測壓設備設置在完井油管的外壁上。
進一步地,各套參數測量裝置均包括測溫設備,各測溫設備設置在完井油管的外壁上。
進一步地,在放入作業油管之前在井口設置油管頭,油管頭內設置有油管掛。
進一步地,油管頭包括上油管頭和下油管頭,油管掛設置在上油管頭內。
進一步地,參數測量裝置通過電纜與控制裝置相連接,控制裝置設置在井外,電纜穿設在油管頭內。
進一步地,設置完油管頭后,在油管頭上部安裝采氣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94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