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調節焦距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27204.4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3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艷;陳新;何浩;魏登明;黃運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7/28 | 分類號: | G02B7/28;G01S17/08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44329 | 代理人: | 楊曉松 |
| 地址: | 51006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調節 焦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激光清洗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自動調節焦距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激光技術的成熟,激光加工已經進入各種行業領域。其中,激光除銹清洗技術在大型海洋工程裝備除銹、輪胎模具清洗、文物及公共設施維護等領域皆有著廣泛應用,具有無接觸、無損傷、綠色環保、可控改變基底表面形態、較高工作效率等顯著特點。但是,激光技術在清洗過程的重要技術難題也顯現出來:如何才能很好加深激光的作用域?
我們容易發現,針對現代激光處理材料表面的清洗過程,為了加深激光作用域,焦距的調節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焦距不對,激光的能量就不能很好地在加工表面聚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現在的焦距調節還僅僅是依靠光學設計的技術,通過添加或減少光學鏡片來實現焦距的寬作用范圍。因此焦距調節范圍很小,可塑性不高,對一些復雜的加工零件進行清洗的時候,無法起很好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和智能化高、解決焦距設計過程中出現作用范圍小的問題、焦距調節范圍大、使激光處理表面清洗技術更全面、更有效的自動調節焦距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調節焦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激光束高速測量待測試物體到鏡片組的距離;
(2)轉動待測試物體,使激光束打向物體其他部分;
(3)系統接收距離信息,該距離為此刻鏡片組中心至測試物體表面的直線距離;
(4)系統通過設置好的算法進行高速計算,并返回微調操作信號;
(5)系統將微調操作信號傳給壓電陶瓷微型驅動器,并判斷是否進行微調操作;
(6)驅動器接收信號,對鏡片進行微調,從而改變鏡片組焦距,實現焦距與測量值相同;
(7)微調完成,在移動過后的待測試物體表面依然形成聚焦的激光點。
進一步地,步驟(1)中采用激光相位法測距。
進一步地,鏡片組由四塊不同且順序固定的凹鏡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鏡片組成復合透鏡,壓電陶瓷微型驅動器安裝在鏡片的底端,根據測量的距離對各個鏡片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微調,動態調整整個鏡片組的焦距。
進一步地,四塊凹鏡的選擇由設備的視場大小、孔徑大小以及球差和像差因素決定。
進一步地,鏡頭焦距、視場大小及鏡頭到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的關系如下:
f=wL/W
f=hL/H
f:鏡頭焦距,w:圖象的寬度,W:被攝物體寬度,L:被攝物體至鏡頭的距離,h:圖象高度,H:被攝物體的高度。
進一步地,步驟(4)中的算法通過以下步驟得出:根據制作出的激光清洗用的鏡頭,預先做實驗,進行標定,生成對應位置關系表,根據表的數據,運用數據擬合的方式分別得到四個鏡片的公式,再根據公式得到需要調整的鏡片的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利用激光相位法高速測距,接收待測試物體到鏡片組的距離,對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并由壓電陶瓷微型驅動器控制鏡片組微調,最后達到調節焦距的效果。調節焦距的全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焦距調節的效率,解決焦距設計過程中出現的作用范圍小問題,擴大焦距調節范圍,使激光處理表面清洗技術更全面、更有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可調鏡片組的結構圖;
圖3為可調鏡片組在不同位置的光學仿真圖。
圖中:1-鏡片組,2-壓電陶瓷微型驅動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1至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自動調節焦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利用激光相位法高速測量待測試物體到鏡片組的距離;
(2)轉動待測試物體,使激光束打向物體其他部分;
(3)系統接收一個距離信息,該距離為此刻鏡片組中心至測試物體表面的直線距離;
(4)系統通過設置好的算法進行高速計算,并返回一個微調操作信號;
(5)系統將微調操作信號傳給壓電陶瓷微型驅動器,并判斷是否進行微調操作;
(6)驅動器接收信號,對鏡片進行微調,從而改變鏡片組焦距,實現焦距與測量值相同;
(7)微調完成,在移動過后的待測試物體表面依然形成聚焦的激光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72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針菇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種利用生物炭制備高效有機肥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