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子牽引型真空動密封結構和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26615.1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42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宜燦;王文;劉超;季翔;宋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16J15/40 | 分類號: | F16J15/40;F16J15/43;F16J15/447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子 牽引 真空 密封 結構 超高速 旋轉 設備 | ||
1.一種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包括在轉子(01)和真空腔室(07)二者之間設置的多級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級密封結構包括一級動密封結構(02)、二級動密封結構(03)、三級動密封結構(04)、四級動密封結構(05)、以及停車密封(09),其中,所述二級動密封結構(03)、三級動密封結構(04)和四級動密封結構(05)均為分子牽引型真空動密封結構,
所述一級動密封結構(02)為自摩擦成型密封結構,包括在開機運行前與轉子(01)間采用過盈配合的密封塊(21),經過一段時間的旋轉運行,通過所述密封塊(21)與轉子(01)的密封面相互摩擦,形成微米量級的一級密封間隙(23),
所述分子牽引型真空動密封結構用于轉子(01)和真空腔室(07)二者之間的動密封,其中,所述轉子(01)的密封面和所述真空腔室(07)的密封面二者之間形成密封間隙,所述真空腔室(07)的密封面上設有導引槽,所述導引槽的出口與排氣腔連通,其中,高速旋轉的所述轉子(01)將動量傳遞給氣體分子,所述氣體分子在所述導引槽內被牽引至所述排氣腔(33)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為氘氚聚變中子源旋轉靶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動密封結構還包括與所述一級密封間隙(23)出口連通的一級排氣腔(25),以排出所述一級密封間隙(23)所泄漏的氣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車密封(09)選自磁流體密封、機械密封、迷宮密封、螺旋密封、干氣密封或填料密封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01)包括外密封板(11)和相對于所述外密封板(11)平行間隔設置的內密封板(12),其中,所述內密封板(12)的外徑小于所述外密封板(11)的外徑,所述外密封板(11)和內密封板(12)的內外側表面均為密封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速真空旋轉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腔室(07)包括與所述外密封板(11)內側的部分密封面和所述內密封板(12)外側的密封面分別配合的排氣懸壁(72)、以及與所述外密封板(11)內側的部分密封面和所述內密封板(12)內側的密封面分別配合的排氣腔壁(71),
所述真空腔室(07)包括與外密封板(11)的外側的密封面配合的一級固定外殼(22),還包括在所述一級固定外殼(22)上形成的一級排氣腔(25)、位于所述排氣腔壁(71)內側的同心設置的二級排氣腔(33)、三級排氣腔(44)和四級排氣腔(5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661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