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等速萬向節用防護罩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26098.8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68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0 |
| 發明(設計)人: | 許容熏;金永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容熏;金永春 |
| 主分類號: | B29C45/14 | 分類號: | B29C45/14;B29C45/27;B29C45/33;F16D3/84;B29L31/00;B29L3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旭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馮云 |
| 地址: | 韓國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等速 萬向 節用 防護罩 及其 制造 方法 裝置 | ||
1.一種等速萬向節用防護罩的結合部件注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體模具(20),設置為包括一個以上的升降氣缸(21),在升降氣缸(21)的桿上設置卸料塊(22),借助升降氣缸(21)的驅動,使卸料塊(22)進行升降;
芯模具(30),具有通過上述基體模具(20)的卸料塊(22)的內側區域向上部突出的成型加工部,在平坦的上面的中間部位設置供給熔融樹脂材料的澆口(31),在以澆口(31)為中心,能夠到達成型加工部地徑向設置的多個流道(32)的端部設置注塑澆口(33),構成熔融樹脂材料的注塑結構,上述流道(32)沿著注塑澆口(33)方向呈朝下的傾斜度,注塑澆口(33)位于與分模線接近的上部區域,上述分模線設定在芯模具(30)的成型加工部的外周面和圍繞芯模具(30)而安置的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的內周面之間;
支撐模具(40),設置在上述基體模具(20)的上部,由借助液壓缸或其他驅動單元水平地進行前進、后退而相互嚙合或分離的一組滑塊(41a、41b)構成,在各滑塊(41a、41b)的內部形成用于把持波紋連接管(4)的下端部外周面及大口徑管體(2)的外周面的支撐槽(42a、42b);
注塑模具(50),設置在上述支撐模具(40)的上部,借助液壓缸或其他驅動單元垂直地進行升降,與支撐模具(40)接觸或分離,在設置于中間部的密封蓋(60)上形成朝上凹陷的蓋槽(61),以便能夠收容作為防護罩(1)的上端結構部的小口徑管體(3)及波紋連接管(4),設置將密封蓋(60)的蓋槽(61)的中心部垂直地橫穿的注塑襯套(51),由此能夠通過注塑襯套(51)的注塑孔(52)供給熔融樹脂材料。
2.一種等速萬向節用防護罩的結合部件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型品投入及支撐步驟,以由波紋連接管(4)連接大口徑管體(2)和小口徑管體(3)的方式第一次成型的等速萬向節用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朝下地安置于設置在基體模具(20)的卸料塊(22)的上部的狀態下,使支撐模具(40)的滑塊(41a、41b)進行前進,由此使構成防護罩(1)的波紋連接管(4)的下端部外周面及大口徑管體(2)的外周面被滑塊(41a、41b)把持;
第二次成型準備步驟,在被支撐模具(40)支撐的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的內側中心部配置芯模具(30),在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內面和芯模具(30)之間的區域,以圓形連續形成用于成型半圓形凸起形態的厚的凸起部的第一成型空間(C1)和用于成型薄的厚度部的第二成型空間(C2),將由流道(32)與芯模具(30)的澆口(31)相連接的注塑澆口(33)位于盡量接近形成在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內面和以后要成型的結合部件(5)上端之間的分模線(G)的區域,利用設在注塑模具(50)的密封蓋(60)密封防護罩(1)的小口徑管體(3)及波紋連接管(4)的同時朝下按壓防護罩1,使大口徑管體(2)的下端面緊密地與卸料塊(22)的上面接觸,并使設在注塑模具(50)的注塑襯套(51)的下端緊密地與芯模具(30)的澆口(31)上面接觸;
第二次成型步驟,將注塑裝置(70)位于注塑模具(50)的上部,使通過注塑裝置(70)的注塑缸(71)供給的熔融樹脂材料經由注塑襯套(51)的注塑孔(52)和澆口(31)及流道(32)、注塑澆口(33),并注塑到設在防護罩(1)的大口徑管體(2)內面和芯模具(30)之間的第一成型空間(C1),使得熔融樹脂材料從相互連通的第一成型空間(C1)及第二成型空間(C2)的下方逐漸填充;
冷卻及支撐解除步驟,啟動安裝于芯模具(30)的內側的冷卻單元,對注塑成型在大口徑管體(2)的內面和芯模具(30)之間的第一成型空間(C1)、第二成型空間(C2)的結合部件(5)進行冷卻之后,分離注塑裝置(70)的同時將注塑模具(50)從支撐模具(40)分離來解除防護罩(1)的小口徑管體(3)及波紋連接管(4)的密封狀態,并使滑塊(41a、41b)進行后退,來解除對于波紋連接管(4)的下端部及大口徑管體(2)的外周面的滑塊(41a、41b)的支撐狀態;
排出步驟,利用借助升降氣缸(21)的驅動來進行升降的卸料塊(22),將對結合部件(5)進行雙注塑的防護罩(1)從芯模具(30)垂直地分離之后,利用排出裝載器或手工,向外部排出防護罩(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容熏;金永春,未經許容熏;金永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609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