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24327.2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24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治田;吳瑤;高翔;張林驊;於凌峰;張旗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519/00 | 分類號: | C07D519/00;H01L51/42;H01L51/46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亞胺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結構式,其中R為烷基;X為H、氰基、烷氧基中的一種。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聯苯四硼酸酯和1?溴?苝酰亞胺按摩爾比1:5?8混合,在氮氣氣氛下加入K2CO3、Pd(PPh3)4作為催化劑,以甲苯和乙醇作為溶劑,60?90℃下經鈴木偶聯反應得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本發明提供的苝酰亞胺小分子具有較大的共軛結構與三維結構,可實現多維電荷傳輸,具有高的電子遷移率,采用的聯苯核價格低廉,且反應活性高,合成產率高,適合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合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石油等能源逐漸枯竭,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的開發及應用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太陽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發展太陽能電池。然而傳統硅基太陽能電池價格昂貴,能量償還時間較長,制備程序復雜,且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污染。相比較而言,有機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則具有質輕、價廉、易加工、可制備大面積器件等硅基太陽能電池無法比擬的優點,日益受到相關研究者的重視。
苝酰亞胺類化合物應用于太陽能電池時有很大的潛力。因為它具有大的共軛結構、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卓越的π-π堆積性能,和較高的電子遷移率,是優良的n型半導體材料。但是它容易形成較大的聚集相,造成較大的電荷損失。
本發明設計的的苝酰亞胺小分子,相較于其他n型半導體,具有較大的共軛結構與三維結構,可實現多維電荷傳輸,具有高的電子遷移率,由于其特殊的三維結構,可抑制苝酰亞胺形成較大的聚集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化合物制備方法簡單,應用于有機太陽能電池時具有優良的光電轉化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苝酰亞胺類化合物,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具有如下式(1)中結構式:
其中R為烷基;
X為H、氰基、烷氧基中的一種。
優選的是,所述R結構式為CnH2n+1,其中n=5~30。
按上述方案,所述X為H、氰基、烷氧基中的一種。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制備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的原料包括:
具有式(2)結構的聯苯四硼酸酯及具有式(3)結構的1-溴-苝酰亞胺,
其中式(3)中X為H、氰基、烷氧基中的一種;
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聯苯四硼酸酯和1-溴-苝酰亞胺按摩爾比1:5-8混合,在氮氣氣氛下加入K2CO3,Pd(PPh3)4作為催化劑,以甲苯和乙醇作為溶劑,60-90℃下經鈴木偶聯反應,反應結束后經后處理得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反應式如下:
本發明還提供包含上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用作太陽能電池的受體材料。
以及包含上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述苝酰亞胺類化合物用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子傳輸層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工程大學,未經武漢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43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