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仿生魚魚皮及包含該魚皮的仿生魚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23937.0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80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梁新;李申堂;王成才;成小彬;戴磊;肖琳;何宇帆;張克雷;徐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C11/52 | 分類號: | B63C11/52;B63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陳姍姍 |
| 地址: | 572427 海南省陵水縣英***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仿生 魚皮 包含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仿生魚魚皮及包含該魚皮的仿生魚,屬于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該魚皮包括魚皮本體,魚皮本體整體為流線型結構,魚皮本體的側壁上設置多個溝槽,溝槽沿魚皮本體的長軸線方向并列分布,使魚皮本體形成柔性伸縮結構;該仿生魚包含上述魚皮。本發明的仿生魚魚皮整體仍然呈流線型結構,有助于降低流體阻力,同時設置溝槽增大了排水面積,進而增大了仿生魚的浮力,使其內部可以設置更多的搭載模塊。魚皮本體側壁的溝槽在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增大了其抗壓強度,減小了仿生魚在水壓作用下的魚體變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仿生魚魚皮及包含該魚皮的仿生魚。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當今的自主水下機器人(AutonomousUnderwater Vehicle,AUV)已經成為人類進行海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人類對魚類游動機理認識的不斷探索和相關制造技術、控制技術的發展,一種采用魚體仿生推進機理的水下潛器應運而生,為研制高效率、高機動性、低噪音和易隱蔽的水下航行器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機器魚是一種利用魚類游動機理實現推進的水下潛器,裝配各種微小型傳感器,利用先進的控制和通訊手段,可以構成一套類似魚體結構的,可以游動的傳感器。裝有不同傳感器的機器魚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作業并實現低噪音運動。技術一旦成熟,機器魚將在復雜環境的水下作業、海洋監測、海洋生物觀察、軍事偵察及排雷、布雷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現階段仿生魚魚皮多采用硅膠皮蒙覆結構,對魚皮具體結構的研究還相對較少,致使現階段的仿生魚魚皮普遍存在下水后易變形、魚體擺動時,魚皮對其擺動效果影響大等缺陷。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仿生魚魚皮及包含該魚皮的仿生魚,在魚體擺動時可有效降低魚皮變形對其擺動效果帶來的影響。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仿生魚魚皮,包括魚皮本體,魚皮本體整體為流線型結構,魚皮本體的側壁上設置多個溝槽,溝槽沿魚皮本體的長軸線方向并列分布,使魚皮本體形成柔性伸縮結構。
魚皮本體優選采用硅膠皮,硅膠皮為柔性材料且具有彈性,使魚皮本體成為帶有彈性的柔性伸縮結構。魚皮本體側壁上的溝槽在魚皮擺動時產生補償作用,降低了魚皮變形量,從而降低魚皮變形對其擺動效果帶來的影響。
進一步的,溝槽為圍繞魚皮本體的側壁首尾相接的環形溝槽。魚體在擺動時,魚皮本體的一側被拉伸,魚皮本體的另一側被壓縮,溝槽在魚皮本體的周向上形成完整的環,拉伸變形和壓縮變形的補償點規整一致,魚皮本體的拉開和壓縮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實現,且不需要克服魚皮本體的大幅度彈性變形產生的阻力,避免了魚皮對仿生魚游動的影響。
一種可選擇的技術方案為:魚皮本體的側壁的縱向截面由多個V形結構依次連接構成,V形結構的凹陷處形成溝槽,相鄰的兩個V形結構的連接處形成波峰。V形結構使魚皮本體形成波紋管結構,加工工藝性好。
另一種可選擇的技術方案為:魚皮本體的側壁的縱向截面由多個U形結構和多個倒U形結構組成,U形結構和倒U形結構間隔設置,U形結構的凹陷處形成溝槽,倒U形結構的頂點處形成波峰。
優選的,溝槽的深度為6~8mm,相鄰的波峰的距離為5~7mm。
優選的,V形結構的初始結構尺寸為:V形結構的夾角為40°~50°,V形結構的單邊長度為7~9mm。V形結構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兩個腰。本發明所稱的“初始狀態”,即為自然伸展狀態,既沒有拉伸也沒有壓縮。
優選的,魚皮本體的總長度為L,魚皮本體的側壁上由V形結構形成的齒數為n,n=L/7。
優選的,魚皮本體的兩側的間距為a,則魚皮本體拉伸后的極限狀態可以達到夾角為θ的一段同心圓圓弧,θ=4L/3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未經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39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