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22691.5 | 申請日: | 2016-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50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肖寒;李乃擁;趙斌;李通;段志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2 | 分類號: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態 流變 擠壓 鑄造 軸套 零件 成形 模具 | ||
1.一種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固定板(2)、凸模(3)、凹模(4)、型芯(6)、套筒(7)、上圓盤(8)、下圓盤(9)、下固定板(10)、下模座(11)、壓機頂桿(12)、復位桿壓桿(15)、復位桿(16);上模座(1)的下表面與上固定板(2)連接,凸模(3)和復位桿壓桿(15)以法蘭邊形式固定在上模座(1)與上固定板(2)之間;凹模(4)固定在下固定板(10)上,下固定板(10)與下模座(11)固定在液壓機工作臺上面;凹模(4)的上面設有一個或多個小空腔,下面為一個大空腔,每個小空腔對應一個凸模(3);上圓盤(8)與下圓盤(9)位于凹模(4)的大空腔內,上圓盤(8)與下圓盤(9)之間為可拆卸連接,下圓盤(9)的下表面與下固定板(10)的上表面之間接觸但不連接;每個小空腔對應一個型芯(6),每個型芯(6)對應一個套筒(7),型芯(6)底端以法蘭邊形式固定在下固定板(10)和下模座(11)之間,從下往上依次穿過下圓盤(9)、上圓盤(8)、套筒(7)、小空腔;套筒(7)以法蘭邊形式固定在上圓盤(8)和下圓盤(9)之間;型芯(6)位于套筒(7)的內部,且型芯(6)與套筒(7)之間為間隙配合,套筒(7)與凹模的小空腔之間也為間隙配合,型芯(6)的高度高于套筒(7)的高度;凸模(3)、小空腔、型芯(6)和套筒(7)組成型腔;復位桿(16)位于凹模(4)中央,底端與上圓盤(8)接觸但不連接,上端與凹模(4)上表面平齊;壓機頂桿(12)與液壓機相連,復位桿壓桿(15)、復位桿(16)、壓機頂桿(12)在一條直線上;上模座(1)與下模座(11)之間通過導向裝置進行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模(4)通過螺栓(17)固定在下固定板(10)上,下固定板(10)與下模座(11)通過T型板固定在液壓機工作臺上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模(4)的上面設有四個小空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兩個導套(13)和兩個導柱(14),導套(13)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上模座(1)下表面的兩個對角,導柱(14)的下端固定連接在下模座(11)上表面的兩個對角,導柱(14)的上端套接在導套(13)的下端,導套(13)與導柱(14)為間隙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3)與上模座(1)和上固定板(2)之間、復位桿壓桿(15)與上模座(1)和上固定板(2)之間、套筒(7)與上圓盤(8)和下圓盤(9)之間、型芯(6)與下固定板(10)與下模座(11)之間均為間隙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主體的材料為40Cr,凸模(3)、凹模(4)、型芯(6)、套筒(7)的材料為H13模具鋼。
7.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半固態流變擠壓鑄造軸套零件的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4)的外面設有陶瓷加熱線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2269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換檔軸多功能性能檢測設備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無內圈軸承壽命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