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19928.4 | 申請日: | 2016-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03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段星;范輝;鄭笑彬;崔曉曦;劉航;馬國強;宋樂;謝淳;史郭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賽鼎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C01D3/14;C01D5/16;C02F101/3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維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魏樹巍 |
| 地址: | 030032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壓 氣化 廢水 排放 資源 處理 工藝 | ||
1.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生化出水先添加絮凝劑和殺菌劑經過斜板沉降進行預處理,去除部分COD和固體顆粒懸浮物,再經過多介質過濾器,去除大部分固體顆粒懸浮物,之后再通過超濾膜組件去除絕大部分殘余的固體懸浮物后的超濾產水進入樹脂吸附塔1,超濾濃水返回生化系統;
(2)超濾產水由塔頂進入樹脂吸附塔1內,經過樹脂填料層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后由塔底排出,加入阻垢劑后進入反滲透膜組1,反滲透產水作為鍋爐回用水,反滲透膜組1的濃水進入納濾膜組,當樹脂吸附塔1內樹脂吸附飽和后先經過堿洗脫除吸附在樹脂上的有機物,再經過水洗、酸洗和二次水洗將樹脂洗至中性,進行再生利用,樹脂脫附液排進脫附液罐1中;
(3)反滲透膜組1的濃水進入納濾膜組,通過納濾膜將濃水中的單價鹽富集在納濾產水中,多價鹽、大分子有機物富集在納濾濃水中;納濾產水加入阻垢劑后進入反滲透膜組2進行濃縮,反滲透膜組2濃水經膜濃縮膜組1進一步提濃后進入樹脂吸附塔2;納濾濃水經膜濃縮膜組2提濃后進入樹脂吸附塔3,其中,反滲透膜組2、膜濃縮膜組1和膜濃縮膜組2的產水作為鍋爐回用水;
(4)膜濃縮膜組1的濃水由塔頂進入樹脂吸附塔2內,經過樹脂填料層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后由塔底排出,經過蒸發結晶得到含有機物較少的高純度的NaCl結晶鹽;
(5)膜濃縮膜組2的濃水由塔頂進入樹脂吸附塔3內,經過樹脂填料層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后由塔底排出,再由塔頂進入樹脂吸附塔4內,經過樹脂填料層吸附去除大部分重金屬離子后由塔底排出,經過蒸發結晶得到含有機物和重金屬較少的高純度的Na2SO4結晶鹽;當樹脂吸附塔2和樹脂吸附塔3內樹脂吸附飽和后也是經過堿洗、水洗、酸洗和二次水洗的步驟進行脫附再生,脫附液排進脫附液罐1中;當樹脂吸附塔4內樹脂吸附飽和后經過酸洗、水洗進行脫附再生,脫附液排進脫附液罐2中,脫附液中所含的重金屬離子采用加入碎鋁片的方法對重金屬置換回收,回收重金屬離子后的脫附液回生化系統;
(6)脫附液罐1中脫附液經調節PH后進行臭氧氧化處理,降低脫附液COD,提高B/C,處理后的脫附液返回生化系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出水的水質特征為PH=6.5~8,CODcr=120~500mg/L,電導率=1200~3500μs/cm,濁度=5~30NTU,重金屬離子含量2~6mg/L。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劑為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鐵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種或兩種,加入量為10~100pp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為次氯酸鈉、液氯或二氧化氯,加入量為2~5pp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生化出水在斜板沉降停留時間為2~4小時。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質過濾操進水壓力為0.1~0.4MPa,過濾速度為5~12m/h,填料方式為:上層為粒徑0.8~1.8mm的無煙煤,占填料層高度的40%~60%,下層為粒徑0.5~1.2mm的石英砂,占填料層高度的30%~50%,承托層粒徑為3~5mm的石英砂,占填料層高度的5%~15%。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濾膜組件為卷式膜組件,超濾進水壓力為0.05~0.2MPa,超濾膜孔徑為0.01~0.02μm。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吸附塔1、樹脂吸附塔2和樹脂吸附塔3內裝填的樹脂為大孔吸附樹脂。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碎煤加壓氣化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樹脂吸附塔1和樹脂吸附塔2內裝填大孔吸附樹脂為NKA-II樹脂、H-103樹脂或CHA-111樹脂中的一種;樹脂吸附塔3內裝填XAD16N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賽鼎工程有限公司,未經賽鼎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1992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