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白殼長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16908.1 | 申請日: | 2016-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141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于瑞海;李琪;鄭小東;張景曉;王許波;李玲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4 | 分類號: | A01K61/54 |
| 代理公司: | 青島海昊知識產權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孫洪葉 |
| 地址: | 266003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純白 牡蠣 品系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純白殼長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初步篩選出兩貝殼均為白色,殼型扇形,出肉率高的類群作為核心群體;采用截頭選擇法優選出群體內部10%雙殼純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長速度快,殼型扇形,出肉率較高的白色殼類群作為優選類群,并作為繁殖群體,獲得純白色殼的新品系F1;通過家系選育的方式,對純白殼性狀進行進一步純化,形成二代選育家系F2;最后通過若干代連續純化,獲得了性狀穩定的新品系。本發明獲得的純白殼長牡蠣品系,具有穩定遺傳、外觀潔白如玉、出肉率高,商品價值極高等優點,推廣養殖前景巨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牡蠣育種方法,具體是涉及一種適用于純白殼長牡蠣新品種培育的制種方法,屬于水產養殖領域。
背景技術
牡蠣是一種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譽。牡蠣地理分布廣、生長快、產量高,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世界上養殖范圍最廣、產量最高的經濟貝類。牡蠣作為我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在我國海水養殖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 年我國牡蠣產量達435萬噸,占全國貝類產量的33%,占全國海水養殖產量的25%,居世界首位,為保障我國動物蛋白質供給和國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長牡蠣自從人工育苗以來,缺乏系統有效的育種工作,育苗所用親本都是來源從未經過遺傳改良的野生型群體。特別是大部分育苗場繁殖親體的遺傳背景和質量都未加選擇,采用雄性親本極少,往往導致遺傳多樣性降低,種質退化。近幾年突出表現在育苗成功率降低,養殖牡蠣經常大批量死亡,并呈現養殖個體小型化、形態不規則、出肉率低及外觀差等經濟性狀衰退現象,嚴重影響牡蠣養殖業的發展。 我國牡蠣養殖規模和產量雖位居世界首位,但牡蠣養殖業的產值和效益卻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國際牡蠣市場巨大,價格高,但我國由于缺乏優質牡蠣品種,牡蠣出口量小,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很小,僅占全世界牡蠣出口量和出口金額的 3.33%和 0.98%,這與世界第一牡蠣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對牡蠣高端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幅增加。生鮮食用牡蠣—“生蠔”是流行于歐美、日韓的牡蠣美食,價格十分昂貴,每只牡蠣單價在 1 美元、1 歐元或 1 澳元,是國內養殖牡蠣價格的 10-20 倍。目前“生蠔”已經在國內高檔賓館和酒樓成為時尚健康美食,所需要的“生蠔”大都從美國、加拿大、法國和澳洲進口,價格比原產地的價格還要高,不僅花費了大量的外匯,而且阻礙了我國養殖和銷售高品質、高檔次的生鮮食用牡蠣。養殖單位和廣大消費者迫切需要產量高、品質好、外型美觀的牡蠣新品種開發出來,來滿足市場和廣大養殖單位的需求。而貝類殼色影響著消費者的喜好和選擇,純白雙殼牡蠣因貝殼潔白如玉,商品價格高,因此,培育殼色形狀優良、生長速度良好的新品系對于長牡蠣產業有著重要意義。
專利號CN 105165685 A,一種雙白殼熊本牡蠣品系的制種方法,通過雜合度測試,篩選出雙殼均為白色的純合體,然后再在其中以外套膜黑色素含量最低為標準篩選出10%的親本,進行培育得到雙白殼的熊本牡蠣品種。該培育注重殼色為白色,并考慮到外套膜顏色盡可能選擇黑色素含量少的牡蠣個體,但是,僅通過兩代培育得到的遺傳性狀是否能夠穩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發明內容
為解決我國牡蠣新品種貧乏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純白殼長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培育出品質好、殼型美觀的牡蠣新品種來滿足市場需求,用于提高養殖牡蠣的品質和品相,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純白殼長牡蠣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初次篩選:先從野生長牡蠣群體中,初步篩選出兩貝殼均為白色,殼型扇形,出肉率高的類群作為核心群體,按照單體牡蠣方法進行育苗后養成;
b、二次優選:以步驟a中的選出的雙殼均為白色的核心群體作為基礎群體,采用截頭選擇法優選出群體內部10%雙殼純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長速度快,出肉率較高的白色殼類群作為優選類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169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