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1214515.7 | 申請日: | 2016-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8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袁輝;李建偉;吳小江;王敏;馬昕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大(鎮江)水產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6/00 | 分類號: | A01G16/00;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李曉峰 |
| 地址: | 212000 江蘇省鎮江市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小龍蝦 養殖 方法 | ||
1.一種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幾個步驟:
(1)稻田選擇與改造:在稻田四周開挖環形溝,并設置防逃設施、進排水設施和微孔增氧設施;
(2)苗種放養:采用親蝦放養模式或蝦苗放養模式,初次養殖的采用親蝦放養模式,所述的親蝦放養模式:7月下旬至8月向所述的環形溝和稻田中間溝中投放親蝦;所述的蝦苗放養模式:9~10月和次年4~5月分兩次投放人工繁殖的蝦苗;
(3)飼養管理:采用親蝦放養模式投放的親蝦除自行攝食稻田中的天然餌料外,宜少量投喂動物性飼料;水溫低于12℃時,停止投喂;第二年水溫上升到16℃以上時,恢復投喂;
(4)水稻栽培:蝦稻共作稻田一年種一季中稻,水稻品種選擇葉片張開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品種;每年第一季小龍蝦收獲上市以后,開始水稻的栽種;
(5)稻田管理:①保持適當的水位,促進禾苗生長的同時不影響小龍蝦的生長;②適當的肥度是水稻生長必需的條件,施肥太猛會對小龍蝦產生有害影響;③科學曬田;
(6)收獲上市:第一季捕撈時間從4月中旬開始,到5月中下旬結束;第二季捕撈時間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底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稻田要求進排水方便,不受洪水、旱災影響,水源充足,且符合養殖用水要求,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
所選擇的稻田面積為35~45畝,且共作基地連片集中建設,每35~45畝為一個單元,每兩個單元為一個承包體,兩個單元之間建造50平方米的生產用房,生產用房兩端為稻田機械通道;
所述的環形溝位于稻田田埂外緣向稻田內7~8m處,溝寬6~7m,深1.5~2m,坡比1:1,在靠近環形溝的田面修建圍埂,高30cm,寬20cm;開挖環形溝挖出泥土用于加寬加高加固田埂,每加固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以防滲水,田埂應高于田面0.6-0.8m,埂寬5-6m,頂部寬2-3m;
所述稻田的排水口和田埂上設防逃設施,排水口設20目網片,田埂上以水泥瓦作材料,高40cm以上;進排水分開,位于稻田兩端,進水口用20目的長網袋過濾,排水口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低處;
環形溝中鋪設微孔增氧設備,按0.3kw/畝配備羅茨鼓風機,管道按40m/畝鋪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親蝦放養模式:初次養殖的稻田每畝投放20~30kg,雌雄比2:1,已養的稻田每畝投放5-10kg;所述的蝦苗放養模式:9~10月每畝投放規格2-3cm人工蝦苗1.2~1.8萬尾;4-5月份按每畝0.8~1.2萬尾投放規格3-4cm的人工蝦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投喂的安排為:所述動物性飼料的每日投喂量為親蝦總重量的1%,12月前每月宜150kg/畝投1次水草,100-150kg/畝施農家肥一次;第二年水溫上升到16℃以上時,每個月投喂2次水草,施農家肥1次,每周投喂1次動物性飼料,投喂量為0.5-1kg/畝,每天傍晚還應投喂1次人工配合飼料占蝦總重的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6月中旬采取淺水插秧,采用條栽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栽植密度以30cm×15cm為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水位控制:3月份,為讓水溫盡快上升,水位控制在25~35cm為宜;4月中旬以后水溫基本穩定在20℃以上,水位加深至50~60cm;越冬前10~11月,稻田水位控制在25~35cm;越冬期間水位再次加深至40-50cm,確保龍蝦安全過冬;
所述的合理施肥:水稻缺肥時,施用水稻生物復合肥,其施肥方法為: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形溝中再施肥;
所述的科學曬田:要求輕曬或短期曬,即曬田時,使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縫和發白,田曬好后,應及時恢復原水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與小龍蝦共作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第一季按捕大留小原則捕完以后,根據稻田存留幼蝦情況,每畝補放3-4cm幼蝦1000-3000尾;第二季捕撈時則應根據來年養殖計劃捕小留大,另外為使種質不發生退化,在不同水系或地域購進優質種蝦,進行雜交,以保證來年產量和收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大(鎮江)水產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未經華大(鎮江)水產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1451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機水稻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純種優質水稻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