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吡唑功能化鉛印跡MCM-41材料及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1209296.3 | 申請日: | 2016-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6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曙;侯秀峰;崔荷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2 | 分類號: | B01J20/22;B01J20/28;B01J20/30;B01D15/08;C02F1/28;G01N21/73;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興律師事務所 31283 | 代理人: | 鐘華;尹若元 |
| 地址: | 200135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吡唑 功能 鉛印 mcm 41 材料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雙吡唑功能化鉛印跡MCM-41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在DPP鉛絡合物、堿與四氫呋喃的混合物中,加入TEPIC,加熱回流,真空下抽干溶劑,然后再加入甲苯和介孔材料MCM-41,反應,然后用酸洗滌去除鉛,即可;
所述的DPP是4-(二(1H-吡唑-1-基)甲基)苯酚,所述的TEPIC是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異氰酸酯,所述的鉛是二價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為K2CO3、三乙胺和Na2CO3中的一種或多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2CO3為脫水K2CO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堿的摩爾比為1:1~1.2;
和/或,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TEPIC的摩爾比為1:1~1.2;
和/或,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介孔材料的摩爾質量比為1mmol:0.95g~1.00g。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堿的摩爾比為1:1;
和/或,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TEPIC的摩爾比為1:1;
和/或,所述的DPP鉛絡合物與介孔材料的摩爾質量比為1mmol:0.97g~0.98g。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回流的溫度為60~70℃,所述的加熱回流的時間為9~13小時;
和/或,所述的反應的溫度為105~115℃,所述的反應的時間為47~49小時。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結束后、用酸洗滌去除鉛之前,還進行后處理;所述的后處理較佳地為過濾,所得固體依次用二氯甲烷、蒸餾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洗滌,干燥,即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為鹽酸和/或硝酸;所述的酸的摩爾濃度為3mol/L。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為鹽酸。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PP鉛絡合物由下述制備方法制得:在甲醇和/或乙醇中,將DPP與鉛化合物混合反應,即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鉛化合物為硝酸鉛;
其中,在DPP鉛絡合物的制備反應中,所述的反應的溫度為10~30℃;所述的反應的時間為4~6小時;
其中,所述DPP與鉛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0.5~0.6)。
12.一種如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雙吡唑功能化鉛印跡MCM-41材料。
13.一種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吡唑功能化鉛印跡MCM-41材料在吸附和/或檢測金屬鉛中的應用;其中,所述的鉛為二價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復旦大學,未經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120929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